快訊

烏軍反攻膠著 傳美國點頭給長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飛彈

今高溫上看36度!周二起水氣增 中秋連假天氣不穩定

《看》雜誌是一本綜合性「經濟人文」月刊,提供經典人物特寫、深入議題報導、獨特中國視角、世界局勢脈動。
團隊成員來自台、美、加、歐、日、港、澳等地,雜誌內容縱橫全球、融貫古今,提供讀者不同的國際華人觀點,是一本全球華人必看的知性雜誌。

看雜誌

追蹤
《看》雜誌是一本綜合性「經濟人文」月刊,提供經典人物特寫、深入議題報導、獨特中國視角、世界局勢脈動。 團隊成員來自台、美、加、歐、日、港、澳等地,雜誌內容縱橫全球、融貫古今,提供讀者不同的國際華人觀點,是一本全球華人必看的知性雜誌。
101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中國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不少年輕人放棄求職。路透

中國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失去希望

最近中國官方發布的青年失業率超過兩成,青年真正沒工作的比例,一般相信要更高很多,很多人乾脆躺平不再努力,或者專靠父母生活做職業子女。這種現象不只表示中國經濟現況和前景不好,也很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社會政治不安。對未來保持高度樂觀的希望,是中國政治經濟的重要支柱,但現在人民正在失去希望,中國政府若不在各項基本面務實改進,未來的發展和穩定將遭遇甚大的風險。

1115 雜誌
▲資深媒體人李志德長期關注中國與香港議題。楊戎真攝影

從富察案看中共「人質外交」 李志德:台灣人風險係數要拉高

原籍中國遼寧省、漢名李延賀的「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富察」,多年前成為台灣女婿、定居台北後,並取得中華民國國籍,未料在今(2023)年3月返回中國註銷戶籍時,遭到中共國安祕密拘捕。一個月後,中共終於有了說法,稱富察因涉嫌從事「煽動分裂國家犯罪活動」,正在接受調查。

642 雜誌
▲林育生與廚師共同改變圓山的飲食文化,主廚們選擇「尊嚴」,料理不再用化學調味料。...

林育生的民主管理學 率圓山大飯店成功轉型

圓山大飯店1952年由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創建,作為一所國家飯店,隸屬交通部之下的財團法人台灣敦睦聯誼會,董監事為政治任命。由於主事者時常更換,前任政策難以延續,加上歷史悠久,無論建築外觀或設備維修費用,均遠高於其他星級飯店,這是圓山長年以來面臨的挑戰。現任董事長林育生表示,根據財報資料,民國84年到107年,圓山飯店的成本費用率高達110%,意思是無論做多少都是虧損。

200 雜誌
▲圓山大飯店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地標之一,宮殿式大樓充滿中國文化元素,俯瞰大台北地區...

林育生翻轉24年虧損 圓山大飯店用歷史說故事

最能代表台灣的地標,除了台北101、總統府,當數高聳在劍潭山上的「圓山大飯店」(The Grand Hotel),大紅色的宮殿式建築,氣勢輝宏。

3051 雜誌
▲林貞粿行在大稻埕已經蕭條的粿仔街,以創新的樣貌推廣傳統米食。葉俊宏攝影

大稻埕「林貞粿行」 古早味老店轉型創新

從店家林立到一家家移出,大稻埕「粿仔街」徒留其名。然而有一家傳承一甲子的老店「林貞粿行」,堅持以「創新台灣傳統米食」的精神,進行數位轉型與開設概念店,觸及新一代的消費者。

144 雜誌
▲冉冉飾品圖書館陳列擺設。冉冉提供

打造「飾品圖書館」 「冉冉」切入韓系時尚選品市場

2019年成立後閃電擴張,靠著精準選品與選址,最多開到22間店。創辦人楊智淵為連續創業家,經歷疫情低潮,越挫越奮擴張服裝品項,持續將「冉冉ZANZAN」營業額推上新高。

108 雜誌
前總統李登輝。聯合報系資料照

李前總統經濟顧問的往事

李登輝總統逝世三週年,國史館舉辦紀念研討會,其中有一場是談李總統的經濟幕僚,並請我主持。會議時間有限,仍有很多事情似乎也值得留下紀錄,所以我再撰寫本文補充。

73 雜誌
示意圖/ingimage

人最大的心理障礙:恐懼損失

這個話題其實筆者已經從不同角度談過好幾次了,但每次看到朋友陷入這個投資行為上的謬誤,就忍不住要再談一次。

40 雜誌
▲物外創辦人楊格(左)與廖宜賢(右)。物外提供

精雕細琢高質感鋼書寫筆 「物外」收服國內外人心

職人精神、工藝之美,堅持核心價值「文字的重量」,找到理念相符之人,台灣文具精品品牌「物外YSTUDIO」布局海外開發市場,之後回銷國內,通過疫情考驗,高質感、高品味、高單價的鋼珠筆與鋼筆,締造年營收3,000萬佳績。

41 雜誌
▲黑熊學院6月29日舉辦「不去中國也該認識的反間諜法」講座,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

不去中國 也該認識的《反間諜法》

中共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已於7月1日正式施行,新版《反間諜法》將原本的44條擴增為71條,對「間諜行為」的定義籠統,認定不但範圍擴大,且效力溯及既往,過去如發表過中共認為的「敏感言論」,一旦入境中國,都可能「被間諜」。

2359 雜誌
▲「南埕衖事」是冰淇淋店,也是體驗台南新舊文化的場域,前排中為總經理黃亞男。龔安...

台南古城創新空間 黃亞男營造「南埕衖事」新舊對話

近年,商業模式翻新的程度不斷加快,從異業結盟、複合式到各式軟體服務,新創公司的業務往往令人吃驚,從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自我定義為能源管理公司,全球燈具大廠飛利浦(2018年獨立為Signify昕諾飛公司)在光成為傳遞訊息的媒介後,宣布自己為訂製照明系統服務公司,都讓我們一窺未來商業模式的不同。

251 雜誌
勞工關注是否可能周休三日,但台灣缺工嚴重,縮減工時可能加劇人力短缺,周休三日有難...

應提供自由選擇的環境而非強制週休三日

近期有五千多名民眾提案建議全國改制「週休三日」,這項提案政府必須在今年6月26日前提出回應,本文撰寫時仍未到時限,不知政府會如何回應,但由各界意見的報導來看,有個重要的因素似乎未受到大家的重視甚至注意,那就是政府和社會制度應該有彈性,來使不同情況、不同偏好的人與產業有合理的自由選擇。我們過去在擬定「週休二日」和「一例一休」等制度,都未充分考慮這項因素,因而造成一些損失,所以要討論週休三日的議題時,若不重視這項因素,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1075 雜誌
公務人員考試報考人數逐年下降。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公務人員考試的「協和號效應」

據報載,公務人員考試報考人數逐年下降,於是筆者查閱考選部的資料。果然,高、普、初、特考的報考人數高峰在2012年,達53.7萬人;到2022年只有21.1萬人,還不到2012年的一半。另外,日本和韓國似乎也有類似現象:根據「聖依/踏上韓國旅夢」在《天下雜誌》換日線網站的一篇文章表示,2022年韓國年輕人報考公職人數比5年前減少了27.5%;另根據《台視新聞網》溫偲柔的報導,日本2023年公職報考人數創史上第二低,擬祭出「無條件週休3日」吸引人才。

30587 雜誌
▲結合在地老農共創青銀共農的耕種模式。幸福良食提供

「幸福良食」推行青銀共農 成為企業ESG最佳夥伴

隨著歐美國家對企業永續發展的關注,ESG也成為台灣上市櫃企業必須執行的項目,支持在地農業成為不少企業推行ESG的方式之一。以解決農村人力斷層問題為主的社會企業「幸福良食」,為此提供了「採購」、「志工日」與「認養田」等不同型態的合作方案。

217 雜誌
▲優樂地透過永續iLab,以企業永續俱樂部方式經營,進行跨域的合作。優樂地永續提...

因應全球供應鏈 「優樂地永續」助攻企業推行ESG

因應全球供應鏈對ESG的要求,企業發展ESG已是大勢所趨。但中小企業普遍面對缺人、缺資源與缺專業的問題,優樂地永續服務公司致力於降低中小企業永續發展的門檻,並協助企業創造永續發展的無限可能。

177 雜誌
▲台灣彩券董事暨發言人黃志宜。黃志宜提供

台灣彩券董事黃志宜 樂當慈善勸募高手

2007年中國信託接手台灣彩券,黃志宜成為總經理暨發言人,爾後從總經理轉任台彩董事。接任後,黃志宜採取與過往的發行機構截然不同的經營方式,他更新系統機台,優化經銷商的銷售策略,積極發揮台灣彩券的公益目的。

190 雜誌
▲遠望「了了」如同一只農業社會常見的雞罩,雖同為竹製,但這只竹罩所費不貲。了了礁...

礁溪溫泉飯店「了了」 暗藏在地林家才懂的設計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板塊移動頻繁,因而溫泉處處。據《噶瑪蘭廳志》記載:「遠望熱氣蒸騰,泉中若沸。」宜蘭礁溪的鴨肉與蔬菜拜碳酸氫鈉泉所賜,品質均屬上乘;雪隧開通後,礁溪成為旅遊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7061 雜誌
▲離家超過二十年的大雄,細細描繪長春冬天皚皚白雪的童話世界。大雄提供

《長春事件》在台發酵 「中國漫畫天王」談命運的峰迴路轉

2022年,加拿大電影協會(Telefilm Canada)破天荒提名中文電影《長春事件》代表該國角逐奧斯卡「國際最佳影片」。這部電影運用紀錄片結合動畫片的全新手法,主創漫畫家更罕見地以敘事者身分出鏡──「中國漫畫四大天王」之首的大雄(本名郭競雄)在片中談論「長春插播事件」如何改變他的命運,而倖存者在二十年後,又怎麼看待這起事件。該片4月在台上映後,佳評如潮,片商也已開放包場申請。

135 雜誌
示意圖/ingimage

長期投資人需設立投資公司嗎?

又到了繳納綜合所得稅的季節。長期投資人,看著逐年增加的稅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是財富累積的必然結果。但股息逐年增加,要繳的稅當然也就增加了。雖說納稅是義務,有所得就要繳稅天經地義,但誠如財政部入口網站的稅務宣導文──「合法節稅是權利」,該如何節稅呢?答案很清楚,就是設立投資公司。對一般人來說,這是技術性很高的事,我們有必要為了少繳一點稅,弄得那麼複雜嗎?所以,憂的是,每次想到設立投資公司,就一個頭二個大。

6043 雜誌
▲創建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的火雞大王蔡世緯,身旁是雞休息用的竹架。

火雞大王蔡世緯鍾情竹編 緬懷所向披靡的竹之盛世

近年循環經濟議題再起,竹子成為注目焦點,然而台灣在農業社會,曾經遍地是竹管厝(竹管屋),竹子生長速度快、纖維堅韌,可做承重牆,加上木頭,鋪上五至六公分厚的茅草,就是屋頂。進入工業社會後,過往裝雞、裝鴨的竹籠被大量運用在蔬果盤商、公賣局(現為臺灣菸酒公司)、台鹽、國防部等處所,擔菜、擔酒、擔鹽,還能裝子彈。

57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