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太難辯護 人渣文本爆民進黨民代「狂退通告」
減稅小確幸!基本生活費擬調至19.6萬 逾230萬戶受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ESG大師傳授20年心法!喬治.塞拉分:做好事能同時賺大錢
近年來,地球暖化、氣候變遷,讓世人驚覺「永續生存」的重要。而掌握大量社會資源及就業人口的企業體,被認為是最需要對永續貢獻心力的主體,ESG也因此成為現代管理的顯學。全球ESG研究權威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指出,目的與獲利不僅不衝突,還是使企業更偉大、世界更美好的不二法門。
晶圓製造大廠〉綠色轉型20年 聯電打造神隊友艦隊
半導體下半年遭逆風? 砍單降價風暴來襲?聯電(2303)7月27日下午法說,備受市場關注。事實上,聯電耗時20年,打造ESG神隊友艦隊,真永續已是DNA。一文看懂聯電如何打造次世代綠色競爭力。
台灣觀光最壞的時刻 也是最好的起飛點
跨國廉價旅遊,疫情後不會回來了!這是所有觀光業者的最大共識。出國成本墊高許多,造成台灣國旅大爆發,但邊境開放後國旅是否崩盤?專家認為,這是台灣觀光業的最佳起飛點!
找出旅遊「新標籤」 趕上國際觀光潮
台灣究竟拿什麼吸引國外觀光客造訪?除了最美風景「人」之外,還有哪些特色可以推廣?專家建議,利用解封前的關鍵時刻,找出台灣觀光的新標籤大力推廣,觀光大國願景指日可待。
國家規範、碳盤查、碳稅三把利劍抵住喉頭 電子業ESG動起來!
ESG行動只是做善舉?2022年,是電子業必須覺醒的一刻,一來是2050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已然揭露,二來是下游客戶要求碳排量數據,三來是國際碳稅即將開徵。國際大廠例如蘋果、Dell、HP等品牌廠,都做出淨零承諾,並要求供應商提供碳排放量。如果提不出、達不到,台廠訂單一張都拿不到!現階段台灣電子業淨零排放有三大困境,怎麼突破?如何兼顧經濟命脈與淨零願景?
國際旅遊復甦解鎖觀光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是?
疫情趨緩、邊境解封,全民引頸期盼!除了民眾想出國旅遊之外,觀光業更對後解封時代迎來外國觀光商務客滿心期待。國際旅遊因為疫情大洗牌,「VP值」成為各國旅客選擇目的地的關鍵字。《遠見》團隊採訪產、官、學、研,針對國境開放後的短期「新商機」、短中期「可能危機」,以及中長期「產業轉機」,全面體檢台灣觀光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更殷殷期盼台灣邁向觀光大國!
潘思亮:台灣將迎接觀光黃金30年
「2019年,看著晶華來客的改變,我認為,台灣新的黃金30年即將開始,」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分享自己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預言。
擁抱兩大轉變 國際商務客更願埋單
台灣解封後,哪些國外旅客會先造訪?專家指出「會展旅遊」「探親旅遊」「個人旅遊」三種類型最多。而解封後的旅宿業如何打頭陣?掌握兩大趨勢,台灣觀光業也能贏得漂亮!
才救活慘賠百億的陽明海運,鐵血董座謝志堅卻在最好時刻、華麗轉身?
如果沒有他,恐怕就沒有今天的陽明。2016年,陽明曾慘虧149億,外界一面倒看衰。但謝志堅卻接下這燙手山芋、救活陽明, 2020年,陽明即將大賺之際,他卻選擇華麗轉身退位,引發外界譁然,為什麼?
每到夏天就要去海邊?熱浪席捲歐洲 夏季成「危險季節」
隨著氣候暖化愈趨明顯,夏天的聯想詞已由海灘戲水、度假吃冰,逐漸成為熱浪、野火與乾旱。憂心的科學家聯盟(UCS)建議,應該為夏天添增一個新名字:危險季節。因為社會對夏天普遍的好印象,可能會使大眾低估它的威脅。
海運會重現2009年崩跌?航商自保「關鍵40%」!
瘋狂運價時代要終結了嗎?過去兩年,貨櫃運價一度天天飆漲,但反觀今年,運價指標SCFI卻一路下跌21.7%。外界不禁擔憂,如今供需反轉,航商又大造新船,將來是否會重演2009年市場崩跌慘劇?航商又該如何自保?專家指出「關鍵40%」⋯⋯。
全球人口將破80億 2023年印度人口登上世界第一
聯合國人口展望報告於7月發布,全球人口將在今年11月來到80億。但比起增長最快的1960年代,世界人口成長速度放緩許多。自2019年來,每年已不及1%。直到2050年,全球超過半數的人口增長將來自非洲。
轉機、取息大布局 台股低谷照樣賺
2022年全球經濟愁雲慘霧,疫情、升息、通膨、戰事讓全球股市劇烈震盪,各國想盡辦法救經濟。台灣股市在大幅回檔時,投資人如何布局?《遠見》超前部署,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聚焦「轉機」與「取息」兩大題材,篩出下半年A+好股,景氣低谷也能穩穩賺!
站在趨勢最前線 發現大學「未來性」
評鑑大學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家長、學生、產官學界都有心目中的第一名。因此,備受信賴的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每年不斷調整指標內容與評分權重,透過最新趨勢找到優質大學!
貨攬大亨關鍵一役,崴航曾俊鵬拚區塊鏈革新
他,曾是長榮、陽明的開疆業務先鋒,也是陽明危在旦夕時的關鍵引線人,更是台灣海運貨攬界大佬之一。69歲的崴航董事長曾俊鵬、44年海運人生,如何打造台灣數一數二的海運貨攬集團?
新職涯交鋒〉有收入還能改變世界,誰說工作不酷?
「錢多、事少、離家近」還是你心中選工作的唯一標準嗎?對滿手職缺的年輕世代而言,好工作的定義,正在悄悄鬆動、質變。疫情後,YOLO(You Only Live Once),即「你只能活一次」的氛圍,瀰漫在全球職場新鮮人之間。
AI恐遭戰爭濫用!「矽谷教父」漢尼斯:亂世,更需要正直的領導人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40週年慶,將於9月7日舉辦「智慧傳承.世代共創」大師論壇,越洋專訪約翰.漢尼斯、麥爾荀伯格、卜睿哲三位國際大師。率先登場的為「矽谷教父」漢尼斯,暢談在新資本主義下,如何發揮領導力,承擔責任?他直言,當下世界局勢空前複雜,年輕一代挑戰更大,惟「正直」是永不過時的美德。
新職人對談〉跨域自學、樂在挑戰,躋身搶手人才起手式
有膽識與能力跨領域學習,是在職場發光發熱的不變真理,尤其在環境變動快速的當下,更成為搶手人才的必備技能。《遠見》本次邀請20、30、40世代的三位世代搶手人才:范旭承、陳秀嘉、曾博昇進行對談,分享彼此對職涯中不斷跨領域挑戰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