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七寶媽訕笑「資源班」爆眾怒!3度道歉後緊急關版

果粉看過來!超實用「6個iPhone拍照攝影技巧」 1設定檢視窗外區域超方便

1張圖看台灣地震頻率驚人 網議論:2024年度代表字可以確定了?

寫作教室/仁醫與「人醫」 台大醫院公開信你讀懂了嗎?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好讀周報》有一期的圖擊隊引起我的注意,它的標題是「仁醫與人醫」,藉由諧音字「仁」與「人」來傳達「醫生」這個職業存在之意義,實在高明。

「仁醫與人醫」的內容,即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疫情當前卻有少數的台大住院醫師藉機請假,因此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特意撰寫一封公開信,提醒或勸戒這些住院醫師「為人(醫)之道」。

課堂上,我將這封公開信印給學生閱讀,並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些住院醫師,檢視自己讀這封信時有沒有被吳院長說服,最後一同探討為何(不)能被說服的原因。

若仔細檢視這封公開信的文章結構與類型,其實就是學生們學過的「議論文」,從「論點」的提出,再以「事實論據」與「道理論據」來支持論點,第三個部分則是陳述方法,最後結論。

吳院長提出:「醫師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此時更應拿出行動與態度,不只保護自己,也讓我們的家人、同仁及社會大眾一樣免於病毒的威脅。」(論點)

接著他舉出2003年SARS時,也是靠著醫護不分你我,團結一致,方能成功。(事實論據)同時,他也談到知名鋼琴家傅聰赴美進修,他的父親告誡他:「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道理論據)

吳院長轉化這句,談醫師這個職業:「先為人,次為醫師,再次為專科醫師。」光談道理,沒有方法也不行。

吳院長認為要成為仁(人)醫,就必須培養團隊及體系的意識,學習配合。同時,不要放棄「看起來無用」之事,而是要將這件事放在整個人生系統去衡量,要放棄的是當一個只會看眼前利益的「功利主義者」,方成仁醫與人醫(結論)

「如果你們是台大住院醫師,還會藉機請假嗎?」同學們搖搖頭,紛紛要「銷假上班」。吳院長這封公開信,說服別人的議論文結構,就是我們學校所教所學,那也是我們想要培養學生未來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與人文關懷。

台下的這些學生,或許有些會成為醫師(或住院醫師),但也有一些會成為像吳院長這樣具備人文素養與敘事能力的仁(人)醫。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可享66折,請上udn讀書吧。

台大醫院 寫作教室 疫情 醫師

延伸閱讀

台大校長遴選中 首任遴選校長陳維昭點出「選人」關鍵

台大校長遴選啟動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任遴委會召集人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名單出爐 陳思寬、蔡明介入列

春節不是最危險時期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曝Omicron可能的疫情高峰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