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下一站省很大! 北捷這兩站房價一坪相差50萬

從美國廠學教訓 台積電布局國際「先把人備好」才行動

他指控王丹性騷如「站坦克車前」 限6月6日道歉否則提告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不分類 即時 要聞 運動 全球 社會 地方 產經 股市 生活 文教 評論 兩岸 旅遊 Oops 雜誌

英英輿情分析專欄/不可輕忽「柯文哲的盤算」「關鍵少數」再度掀起話題

眾所矚目的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三腳督情勢詭譎,昨(29)日許多民調公司接連釋出最新民調數據,根據綜合公布的三份民調都是賴第一,侯柯到底誰領先,則有三種版本。

4562 雜誌

供應鏈碳盤查元年 台中精機跑出第一棒

「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各企業不能再將節能減碳視為「非緊急事務」。台中精機在工具機產業領跑,號召供應鏈上下游共同零碳轉型,應如何做呢?

2751 雜誌

你的人才策略有何盲點?

如果問領導人,組織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勝出,關鍵是什麼?相信答案一致是「人才」。然而在人才的選用育留上,組織還是忽略了一些面向。

456 雜誌

開會是你被看見的舞台

開會,是上班族每日工作中最稀鬆平常的活動。因此絕大多數人一定認為,開會是工作中的日常小事。但你有沒有算過自己每天開幾個會呢?如果你知道,你超過一半的上班時間都用在開會上,應該就不會認為開會是一件小事了。

311 雜誌

生成式AI潛藏的道德風險與資安危機

「你問過 ChatGPT 了嗎?」生成式 AI 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顯學。但在享受便捷的生成式 AI 工具的同時,其安全與道德風險也逐漸潛入,動搖著企業與個人的資安危機。運用 AI 優勢同時掌控數位風險,將是企業治理未來重要的關鍵。

162 雜誌

USPTO提案大幅調高專利規費

USPTO 2023年4月20日公告啟動新一波專利規費調漲計畫,條列初步調整規畫及各項規費目標金額,預定2023年5月18日在該局專利公眾諮詢委員會(Patent Public Advisory Committee,簡稱PPAC)聽證會上詳加說明[1]。此次專利規費調整將依修法提案、各方意見徵詢、正式公告等步驟辦理,最終方案可能在2024年底拍板、2025年1月生效,但屆時公告內容未必與USPTO現在釋出的規畫版本相同。

129 雜誌

觸底反彈?2023年面板產業趨勢

根據過往經濟歷史週期,IT面板(監視器面板與NB面板)會出現出貨量過高後的回調與觸底後的反彈,像是2008年IT面板出貨量由高點修正30%~40%,在連續2~3季下滑後觸底反彈;2015年IT面板出貨量由高點修正18%~28%,在連續5~6季下滑後觸底反彈。TrendForce分析師陳俊弦指出,截至2023年第一季,監視器(MNT)面板已經連續跌五季,相對出貨峰值已修正超過30%,隨著終端市場需求回溫,面板市場回暖,需求將大於設定需求。NB面板方面,出貨量同樣連續跌五季,已修正近50%,不過因為NB面板過往累計庫存更高,終端市場需求低於預期,因此NB面板修正期將持續到今年第二季。

127 雜誌

分析2023、展望2024:台灣半導體兩大發展商機環繞「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上旬舉行了第36屆MIC FORUM Spring《開擘》研討會,在「半導體產業布局」單元,分別由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彭茂榮、產業顧問兼組長潘建光、以及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鄭凱安分享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包括市場回顧與展望、供需分析、主要應用產品、終端市場需求,以及先進封裝關鍵技術發展等等,並同時發布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觀測。總的來說,2023年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雖然下半年有望回溫,但春天應於2024年才會降臨,業者宜審慎以對,掌握技術發展趨勢並提早布局。

121 雜誌

高手出馬引發熱烈迴響 蔡慧玲談企業重整與談判

由中華談判管理學會、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台大全球品牌與行銷研究中心、台大EMBA 逸世會主辦的談判管理與政經藝文講堂於日前在台大管理學院1館舉辦論壇,會中邀請群景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所長/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總裁大律師、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台灣暨美國紐約州律師鍾元珧、國立中央大學企業重整/再生與破產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有為針對企業重整與談判來分享他們的專業及經驗,吸引上百名企業家參與,現場集產官學界,共聚一堂,大家腦力激盪,反應熱烈,欲罷不能,讓好多企業家們直呼「收穫豐富,不虛此行」。

120 雜誌

保險業接軌IFRS 17之挑戰與契機

IFRS 17 以公允價值評估保險合約負債,可解決現行保險業資產負債不匹配之情形,使財報表達更貼近保險業經營實質,回歸保險業經營之核心價值,本文說明適用 IFRS 17 下保險收入對財務報表之影響及導入實務,給予營運流程治理及資產負債管理之建議。

111 雜誌

生成式AI更上一層樓 2023全球投資將突破百億美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受到外在環境升息影響,2022年AI投資金額較2021年下滑34%,然而生成式AI投資卻逆勢成長。隨著生成式AI應用逐漸普及,2023年全球生成式AI投資將突破百億美元,預期帶動資本市場投資熱度逐年上升,台灣資通訊業者可因應發展出生成式AI三大商業模式。

106 雜誌

2023年5月美國經濟展望:Q2通膨有望繼續降溫

雖然美國經濟從2022年底以來,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銀行都評估,因為美國聯準會(Fed)強力的鷹派貨幣升息政策,美國經濟會進入衰退期,確實在2022年上半年,和前一季相比,經濟連續兩季進入衰退,但是接下來連續三季回到正成長,和前一年同期相比的經濟成長率,則是尚未出現衰退,也許未來幾季仍然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但至少2023年Q1以前,美國經濟還沒有出現大規模衰退的情況。

94 雜誌

轉動巨輪翻轉生命 蔡慧玲貫徹扶輪精神

台北群星扶輪社日前舉行第297次例會,特邀群景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所長蔡慧玲Philippa總裁律師,進行主題演講,蔡律師以“參與扶輪,改變人生,扶輪帶給我的影響”為主題,分享她十七年來參與扶輪社的旅程及扶輪對她人生觀念的深遠影響。

86 雜誌

知名禪畫藝術家洪啓嵩宇宙音個展 盼共創地球、宇宙光明大未來

金氏紀錄世界最大畫作「世紀大佛」創作藝術家洪啟嵩禪師,5月20日舉辦「宇宙音」書畫個展開幕茶會,現場人聲鼎沸、冠蓋雲集,包括海地駐台大使潘恩(Roudy Stanley Penn)、奧地利台北辦事處處長陸德飛(Roland Rudorfer)、阿拉伯在台商會理事長韓威爾(Wael Hamouie)、中信創投董事長王志剛、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中華大學劉維琪校長、前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年代集團創辧人邱復生、福華飯店董事長廖國宏等多位嘉賓都前來致意。

81 雜誌

專利侵害之損害賠償金計算與專利權人能否達成侵權銷售量之考量—以Water Techs. Corp. v. Calco, Ltd.案判決為例

本文意在介紹美國Water Techs. Corp. v. Calco, Ltd.案判決,其揭示專利權人應證明該原本的銷售量與侵權行為存在與否的因果關係。

79 雜誌

全球手機市場仍未復甦 2023台灣通訊產業僅成長1.7%

雖然2023年中國大陸解封、網路升級帶動市場成長,然而俄烏戰爭長期化與通膨影響巨大,加上手機市場尚未復甦,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認為今年全球通訊產業仍將持平、產值預估為7,257億美元;2023年台灣通訊產業將小幅成長1.7%,產值占全球通訊產業比重將達15.6%,而通訊產業在台灣整體產業的產值將超過五成。

77 雜誌

聯發科法務長宿文堂:查證人在未來智財權訴訟案件中占關鍵地位

面對即將於8月30日施行的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新制,聯發科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宿文堂表示,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在其中一項「擴大專家參與審判」的修正重點中,查證人新制將會是未來訴訟中的關鍵。他指出「到底有沒有侵權」是專利訴訟案件中兩大問題之一,而要判定有沒有侵權,查證人是一大關鍵。舉一個簡單的比喻,擁有好的查證人就如同擁有好的律師一樣,會在訴訟上占很大的優勢。因此,法院如何選任查證人,遊戲規則非常重要。

70 雜誌

關於營業秘密之合理保密措施-企業必須知道的四件案例

在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智商法院)過往的營業秘密法刑事判決中,有肯定被害人已完備合理保密措施者,亦有否定系爭營業秘密受到合理保密措施之保護者。本文就被告公司所採取的合理保密措施遭否定的判決,介紹四件產業界值得注意的案例。

33 雜誌

Copyright vs. Copyleft 米老鼠著作權屆滿與數位開放趨勢

1.米老鼠的著作權將於2023 年底屆滿,但迪士尼對米老鼠的保護並不限於著作權,還牽涉到其他智慧財產權,對於想將米老鼠進行商業利用的業者仍要謹慎。 2. 米老鼠的著作權涉及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創作,縱使1928 年第一代的米老鼠著作權因保護期間屆滿而消滅,但是其後創作的衍生著作仍可能繼續有效,而不同國家的法律對著作權衍生著作的保護要求也有可能不同。 3. 米老鼠的案例代表了傳統的著作權保護模式與思維,著重於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對著作權的利用採封閉模式,但也因為《著作權法》對權利人的保護過於周延,造成公眾空間的縮減,引發對Copyright 的反思聲浪。 4. Copyleft 運動即是希望開放著作讓社會大眾利用,此趨勢從開放原始碼開始,進而衍生出創用CC、開放資料、開放近用與開放文化館藏運動。這些開放模式准許民眾、甚至業者,只要遵循其基本的規定,即可在著作權屆滿前後加以利用。

26 雜誌

利用AI寫專利稿的可能性初探 — AI的工作原理與限制

筆者曾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有20年從事專利相關工作的經驗,目前仍致力於撰寫專利說明書。由於工作的需要,筆者也成為了一名專利發明人,申請了超過100件專利。然而,當筆者要寫這篇文章時,筆者不禁感嘆科技的進步神速。過去幾年來,筆者見證了許多企業試圖用電腦程式來實現寫專利的目標,甚至有些已經成功獲得了專利;但是,這些成果都沒有讓筆者感到驚艷;直到最近,利用AI寫專利才真正成為可能。雖然現階段還不夠完善,但根據目前的發展速度,很快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在這個系列文章中,筆者想先簡單介紹AI的機器學習原理,然後回顧專利寫作的特點,最後探討利用AI撰寫專利稿的前景和挑戰。關於更具體的寫作環節,將在下一篇文章中更深入探討,首篇將著重在探討AI的工作原理與限制。

23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