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考生注意!明清晨起各地接力降雨 下周全台溼答答「這2天雨勢強」

會考寫作非典型!見新聞和廣告標題入題愣住 考生嘆題目很奇怪

新北情殺案!19歲職業軍人懷疑女友出軌 掐頸後「枕頭悶殺女方」遭逮

健保署全面給付SMA用藥 病團曝隱憂:恐排擠其他罕藥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對健保署全面取消SMA給付限制「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雖樂見健保署為照顧病友放寬給付規定,但不知錢從哪來,擔心排擠其他病類健保資源。本報資料照片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對健保署全面取消SMA給付限制「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雖樂見健保署為照顧病友放寬給付規定,但不知錢從哪來,擔心排擠其他病類健保資源。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為延續已故罕病律師陳俊翰遺志,專家會議通過SMA背針、口服及基因治療全給付,經藥物共擬會審議後,預計5月生效,全台400位SMA病友都將有藥可用。不過,病友團體擔憂,目前罕藥專款可用於新藥給付額度僅約8億,衛福部健保署對外表示,擴大SMA給付要花38億,恐會導致排擠效應,讓其他等待救命藥的罕病病類患者更加艱辛。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對健保署全面取消SMA給付限制「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雖樂見健保署為照顧病友放寬給付規定,但2024年罕藥專款額度為108.12億,其中93%用於已納入健保給付的藥物,約花掉100經費,能用於新藥給付的費用僅約8億,即使健保署很會與藥廠議價,把藥費降到3分之1,仍要花掉10多億,擔心此舉會排擠25種仍在等待納保的罕病新藥。

一位熟稔健保政策的專家指出,近期衛福部操作掛號費調漲、罕藥給付增額等新聞風向,即是為了漲健保費鋪路,不願承擔漲價引發的民怨,而把醫界、病友拉來當墊背,若健保罕藥專款不足,必須動用安全準備金,其水位低於1個月時,政府就有了漲健保費的理由,不會遭遇民意反彈。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天表示,SMA費用38億是與藥廠議價前的價格,且與藥廠議價後,實際支付的價格較低,但支付價是商業機密,不便對外透露;健保罕藥專款自然成長率,也因議價關係,不比外界想得高,即罕藥專款仍然充足。但可確定SMA全給付費用仍以健保專款支付,目前尚無動用健保安全準備金的計畫。

去年健保署通過8種罕藥納入給付,但尚有近7054名患者仍在等待罕病用藥,分屬29種疾病類別,其中11種罕病尚無任何有效治療方式,約1547名患者等待唯一治療機會;等待用藥的7千名患者,死亡率高達23.24%。陳莉茵表示,在科技進展快速、總額有限的情況下,健保改革勢在必行,才不會讓病友死於可治之病。

健保署 衛福部

延伸閱讀

陳俊翰遺願SMA藥物健保全給付更近一步 最快5月生效

赴陳俊翰靈堂告別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謝謝他成為火炬

雨中送別罕病律師陳俊翰 賴清德允:落實俊翰理想抱負

代表衛福部赴陳俊翰靈堂 王必勝承諾延續遺志關注病權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