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燈一個籃球夢 台設計師拍女兒獲iPhone攝影獎

一年一度的iPhone攝影獎今天公布得獎名單,今年首獎和年度攝影師得主為來自匈牙利的攝影記者克里克斯(Istvan Kerekes);台灣也有許多攝影好手獲得佳作(Honorable mentions),包括這項比賽的常勝軍趙培均和吳佳芳。

其他獲得佳作的台灣攝影師包括喜歡旅遊攝影的軟體工程師陳銘宏、初次投稿就獲得生活組佳作的精品銷售員柯典宏,以及同樣第一次投稿就獲獎、用iPhone12 Pro拍下8歲女兒打籃球樣子的使用者經驗設計師森爸。

今年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IPPA)攝影獎得主來自17個國家,獲獎照片從數千張來自全球超過140個國家的投稿選出。

首獎和年度攝影師得主克里克斯的得獎作品使用iPhone 7拍攝,照片裡2位衣衫襤褸的牧羊人在肩頭扛著2隻羔羊,旅經看似破敗的工業區,男人臉上的風霜和背景的淒涼,與羔羊的柔軟無辜呈現出動人的對比。

曾多次拿下IPPA獎項的台灣攝影師趙培均今年總共在靜物、系列、其他、城市生活、建築5個項目拿下佳作。他表示,在所有的拍攝題材中,特別喜愛拍攝與記錄建築的立面。

這次獲得IPPA佳作的台灣好手還有軟體工程師陳銘宏,他以iPhone 7 Plus拍攝合歡花的照片,拿下自然組佳作。他曾在2017年和2019年獲得iPhone攝影獎佳作,攝影小竅門是善用曝光調整,預計今年要換iPhone新機,明年繼續參加挑戰攝影比賽。

精品銷售員柯典宏的得獎作品是2019夏天在愛爾蘭打工度假時,以初代iPhone SE拍攝意外發現的一棟1720年老公寓,歷經都柏林大饑荒的滄桑,卻還保留當時最原始的風貌。

同樣第一次投稿就獲獎的森爸是一名使用者經驗設計師,以iPhone 12 Pro拍下8歲女兒打籃球的樣子,在人物組獲得佳作。森爸表示籃球在亞洲不常被認為是女生的運動,但他仍鼓勵女兒去嘗試,女兒也因此常常獨自練習。談及得獎作品的拍攝,他說當天要去接女兒時,發現女兒自己一人默默在一盞燈下練運球,看到那道光線跟女兒專注的模樣,覺得很感動,於是趕緊用手邊的iPhone 12 Pro捕捉下來。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iPhone iPhone 12 Pro 軟體

延伸閱讀

全球最大iPhone生產基地遭河南洪水侵襲 工人被迫放假

蘋概股門票買了嗎? 蘋概股就是Q3投資主旋律!

新iPhone估8月大量產 美系外資重申加碼鴻海

外資喊兩點不怕鄭州暴雨 鴻海強拚填息

相關新聞

趁暑假投資自己!從重要性、急迫性歸納4大閱讀清單 念書工作都實用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很想進行閱讀計畫,看到專家列出琳琅滿目的書單之後,依然猶如大海撈針似的,不知該如何下手。然後,又把閱讀的念頭擱著,擱著擱著,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我們的閱讀行動還是無法劍及履及

烏克蘭史緊急再版 作者:天真過度依賴某個國家不可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民書局2006年出版的「烏克蘭史」銷售一空、緊急再版。作者王承宗在新版的序中表示,從國際社會視角看,...

疫情助攻、電子書借閱成長2倍 年度讀者最愛這2本書

疫情讓「電子書」成為新的閱讀風潮,國家圖書館今天公布數據,去年全國電子書借閱冊數高達806萬冊,較前年大幅成長122.0...

華語文檢測考題太難? 網友崩潰:難道我不是台灣人

許多人會去考英語檢測來增加工作能力,但如果華語文能力檢測題目看不懂,可能會讓許多台灣人疑惑自己的中文是否「退步了」,日前一名網友表示,他讀完題目後,「懷疑自己不是台灣人,因為完全看不懂題目要表達什麼」。

疫後宅經濟正夯 金融系教授教投資理財

疫後宅經濟發酵,高雄私立正修科技大學金融系副教授李顯儀說,想賺錢,除了靠工作所得、繼承遺產及接受贈與,疫情之後創造財富的...

國際小學堂/俄S-400反飛彈系統 4大強項究竟多厲害?

印度總理莫迪六日與來訪的俄國總統普亭舉行高峰會,雙方同意加強在經貿、能源和防務等領域的雙邊合作。會後印度證實,俄國本月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