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電動車起火 陸網:三元鋰電池「等同不給逃生機會」

歐巴馬婚變謠言滿天飛!好萊塢A咖女星被指當小三

楊梅休息站4死4傷車禍 雲林鄰居嘆:這年可怎麼過!

割頸案後補破網!少年犯返校前 教育部推社區中介基地

今日教育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就「校園暴力事件之處置、少年犯回歸校園之輔導機制及前科紀錄是否塗銷」進行專題報告,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記者李芯/攝影
今日教育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就「校園暴力事件之處置、少年犯回歸校園之輔導機制及前科紀錄是否塗銷」進行專題報告,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記者李芯/攝影

<a href='/search/tagging/2/教育部' rel='教育部' data-rel='/2/117007' class='tag'><strong>教育部</strong></a>長<a href='/search/tagging/2/潘文忠' rel='潘文忠' data-rel='/2/112012' class='tag'><strong>潘文忠</strong></a>表示,高關懷學生離開少觀所後須在社區中介,才能返回學校。圖/簡立欣攝

新北市去年底發生國中生遭割頸案,受害男同學遭到從少觀所返校不久的同學割頸身亡,震驚社會。由於涉案少年、少女目前還在少年觀護所繼續收容,中介少年返回學校有哪些機制?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跨部會討論後,高關懷學生如果經過評估,離開少觀所後必須在社區中介後,才能返回學校;為了擴充縣市中介基地,3月底各縣市建置計畫將定案,需要的經費由教育部協助。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天(18日)邀請教育部、司法院、法務部及內政部列席就「校園暴力事件之處置、少年犯回歸校園之輔導機制及前科紀錄是否塗銷」專題報告並備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會前接受媒體聯訪做出上述表示。

潘文忠表示,去年底和今年初密集邀請地方政府、學校、家長等相關單位及團體 多次討論校園安全防治,對於學校輔導管教做了較多調整。重點一是保障教師管教權限,可以阻卻不法,讓教師在正當情況下,能夠為了維持教學秩序或其他師生安全,能夠有防禦的必要處置措施,讓教師有輔導管教的基礎。

另一重點是學生個資保密,潘文忠表示,對於有少年可能傷害他人生命身體的特殊對象,要有必要的檢查,避免攜帶違禁刀械到學校。

從少觀所或是矯正學校復歸學校或其他安排,也有充分討論,教育部與行政院、司法院跨部會會議中提出,希望正視此議題,離開少觀所或矯正學校的少年,經過少保官、少調官調查或裁決過程,一定要邀請學校參與,能夠充分了解這樣的個案學生應該如何安置,比較適切;在校內或社區中介措施能夠有較好的過渡階段,這部分獲得司法院後續明確方向做這樣的規劃,有助於學校面對有傷害他人紀錄的少年復歸學校前,有更審慎評估和安置。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為了擴充縣市中介基地,過去2個月跟民間團體和地方政府開過數次會議,3月底各縣市建置計畫會正式定案,教育部會撥經費給縣市政府。

梅花新聞網

教育部 潘文忠

延伸閱讀

評估曝險少年能否復歸校園 教長:應邀學校參與

教部補助中介教育基地建置 各縣市5月前完成

司法少年教育部有無對接?立委憂少年犯成明日成年犯

少年犯返校中介機制 教育部推動建置「中介教育基地」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新北特教課後班 有1人即評估開班

台北市自102學年度起,幼兒園、國中小特教生課後照顧專班只要有1位學生參與即可開班,新北教育局昨也宣布,今年寒假起,為鼓...

偏鄉代理師進修難 教育部114學年將開11偏遠地區學分班

近年各縣市教甄開缺多,偏鄉教師流失問題更加受到關注。有現場老師反映,偏鄉任教多年的無證代理老師想透過在職進修取得教師證,...

班班有鮮乳 家長教師團體盼重啟

「班班有鮮乳」執行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校長團體昨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國中會考5月17、18日舉行 簡章明天公告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訂於5月17、18日舉行,教育部表示,各考區簡章自1月3日起於全國18個考區試務會及大陸考場試務會網...

家長團體盼重啟「生生喝國產乳」 行政院:會和縣市、部會討論

「班班有鮮乳」執行了一學期就喊卡,多個家長團體及教師團體、校長團體今天在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盼能重啟政策讓學童喝「國產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