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高農研究原民藥用植物 山葛可止血、針刺草去瘀奪大獎

國立花蓮高農等4名學生組成「農耀Kalingko」團隊,參加全國原住民族雲端科展,在老師指導下,以太魯閣族藥用植物為主題,前後花半年的時間,請教大同與大禮部落長老有哪些植物可止血去瘀,再用科學驗證的方式,證明原民傳統文化應用性,勇奪最高榮譽「金熊獎」,令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教育部國教署舉辦「原住民族雲端科展」,鼓勵學生結合部落文化及現代科學,透過實驗與實作研究方式,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的應用。
花農接受教育部委託,主辦「原住民青年領袖培育研習營」,不限學校皆可參加,從營隊中選出花農森林科升高三生許芳綺、李承翰、畜保科升二年級生高淑寧,以及慈大附中升高三生連則欽參加科展競賽。其中李承翰與連則欽是太魯閣族,高淑寧是撒奇萊雅族,許芳綺非原住民,團隊中只要一半以上成員是原住民即可參賽。
師生們選題時發現平時難接觸太魯閣族傳統藥用植物,便以「SapuhSpriq太魯閣族藥用植物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探討」,作為主題研究方向,爬山前往大同與大禮部落,請教長老生活中有哪些植物可應用,再實際使用藥草,研究不同部位的藥草對於傷口的修護力,以及清淤、毒性測試等。
團隊發現,由於部落族人生活在大自然中,難免身上會有受傷流血、瘀青等,且太魯閣族人對於植物命名知識舆其文化有連結,在命名上,可用來止血的「山葛」,族人以其莖節像膝關節,命它為pungu huling;另一種可去瘀消腫的「針刺草」以dahung(瘀血之意)命名等。
指導老師許芳瑜表示,原住民族傳統藥草文化通常是口述相傳,較難證實效果,透過科展讓學生用研究驗證傳統知識,甚至證明其應用性,文化與科學結合不僅增加傳承文化的方法,對於非原民族群來說,也有機會認識珍貴原民文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