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大學學雜費漲幅0.53% 中正、聯合等4校向教部申請

教育部四月公告112學年度大專院校學雜費漲幅上限0.53%,以前年公立大學平均一年學雜費約5萬8728元計算,每名學生等於多繳311元,讓不少學校「心如止水」。圖為台大校園。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四月公告112學年度大專院校學雜費漲幅上限0.53%,以前年公立大學平均一年學雜費約5萬8728元計算,每名學生等於多繳311元,讓不少學校「心如止水」。圖為台大校園。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四月公告112學年度大專院校學雜費漲幅上限0.53%,以前年公立大學平均一年學雜費約5萬8728元計算,每名學生等於多繳311元,讓不少學校「心如止水」。今天是各校申請截止日,教育部表示,截至目前為止,計有中正大學聯合大學、南亞技術學院及南開科大等4校提出,後續將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規定辦理審議。

教育部今年4月發函公告112學年各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基本調幅,經公式核算後為0.53%,最遲於6月5日下午5時前報至教育部,若以今年漲幅設算,以前年公立大學平均一年學雜費約5萬8728元計算,每名學生等於多繳311元,有6000名學生,學校只增加186萬元收入,不想背負漲價罵名,多數學校選擇打退堂鼓,導致學雜費連年凍漲。

教育部表示,截至目前為止計有中正、聯合、南亞技術學院及南開科大等4校提出,後續將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規定辦理審議。

清大前校長賀陳弘日前指出,政府補助和學雜費如同支撐高等教育的兩條腿,目前卻顯得蒼白瘦弱。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高教,可惜當前學雜費變成政治問題,政府回應都是「不是不能討論」,呼籲應建立合理的學雜費定期調漲機制。

前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當年中原大學、世新大學、實踐大學對教育部提起訴訟,是希望能一次解決教育部鬆綁學雜費,但教育部的立場,只界定三校勝訴107學年的學雜費調整案,三校是個案而非通案。尤其,學雜費調漲早已成為政治問題,而非單純的大學議題,還尚待各大學繼續努力爭取,也有待教育部宏觀思考與鬆綁政策。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教育部 中正大學 聯合大學

延伸閱讀

彰化明道大學確定要退場了 1300名學生將由教育部接手安排

走入歷史!環球科大今確定將退場 2千名在學生未來去向成焦點

專輔學校兩樣情!高苑科大獲2.8億解列 「這三校」確定退場

校園性騷連環爆 教部:任何校園性別事件都不應發生

相關新聞

教師節祝賀 蔡英文: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

今天是教師節,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說,謝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各位老師辛苦了。「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一起為台灣的...

中小學教師3成不快樂 兼行政壓力大

今天是教師節,多個教育團體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進行大調查,卻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三成教...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