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校生生平板做半套?畢業生比新生少 缺平板竟要自籌

為推動4年200億的生生用平板計畫,教育部剛撒9億元採購61萬台平板,全額補助全國中小學1至12年級偏校每生一台、非偏校每六班配一班。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為推動4年200億的生生用平板計畫,教育部剛撒9億元採購61萬台平板,全額補助全國中小學1至12年級偏校每生一台、非偏校每六班配一班。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為推動4年200億的生生用平板計畫,教育部剛撒9億元採購61萬台平板,全額補助全國中小學1至12年級偏校每生一台、非偏校每六班配一班。卻有部分偏鄉小學,受生肖年影響(小一新生屬羊、猴;國一新生屬牛、虎),導致部分偏小新生比畢業生多,開學後平板短缺,如今只能四處籌款自購應急,又或是拿舊平板出來充數,偏校苦不堪言。

南投縣為例,該縣轄內共有173所學校,偏遠學校就超過100校。一名南投縣教師透露,許多學校曾在上學期末向縣府反映「新生比畢業生多」,新學期學生平板不夠用,起初縣府說教育部會再另行採購,最後卻又變成學校要自行採購,但一台平板要價不菲,「幸好選舉年募款算容易」。

無獨有偶,雲林縣成功國小今年新生也比畢業生多,儘管全校不到30名學生,仍有平板需求。成功國小校長楊麗娜表示,過去七年間,學校曾申請教育部學習精進計畫,伴隨計畫而來的平板接近百台,屆時將拿舊平板來應急,學校不需自己募款。

教育部表示,若因學生人數增減,影響學習載具需求,縣市政府可透過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在滿足偏校一生一機、非偏校每六班配一班的原則下,掌握學習載具總數、各校數量、學生與教師人數後調度使用。若再有不足,可向教育部申請經費。

一位不具名國中校長坦言,平板屬於學校資產,一旦列為資產就會有使用年限,若借給別人用壞了,年限沒到還不能報廢,若真要調度,也得看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有沒有心、夠不夠強勢;另一位偏小教導主任則說,九月即將開學,計畫經費也不是申請後馬上就能下來。

南投縣教育處副處長王淑玲澄清,今年四、五月,已請各學校依規定統計所需的平板,由教育處統一採購1萬2800台蘋果平板電腦。因少子化緣故,今年國中新生較去年少239人,國小新生較去年少88人,平板電腦發放後,各校並未反映平板電腦不足,目前仍有1000台平板電腦存放在網路中心備用。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國小校長陳永輝說,平板電腦由教育處採購並配發並無不足問題,研判可能有老師因教學需求,想使用蘋果以外例如Chrome平板電腦,才會以為「生生有平板」政策配發的平板電腦數量不足。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不管是偏鄉或都市,確實不會同一個時段全校同時要使用平板,但他認為,若學校師生有需求,教育部與縣市政府就該把量補足,也要讓學校有空間能彈性調控。

由於生生用平板政策的平板,皆需安裝MDM管理系統,教育部也提到,除了目前因應計畫購置的61萬台平板外,各縣市已申請11萬4417台「既有載具」納入教育部MDM管理系統,所需費用全額由教育部補助到各縣市,未來若有縣市學校仍有平板要納入管理,可向教育部申請補助。

募款 南投 教育部

延伸閱讀

青民協指暑輔上進度、列成績 教育部允專案查核

觀禮來賓比畢業生感動 跨越障礙鴻溝 4位早療小天使祝福聲中勇敢迎未來

馬斯克SpaceX僱員清華畢業生最多?真相是...

影/批陳明通「狼狽為堅」 王鴻薇教育部檢舉:他自證己罪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台灣文學作品展 5月進駐紐約皇后區圖書館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將合辦「台灣書櫃」,精選13部台灣好書的中文及英譯版,在3座...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大學宿舍費通膨 快比租屋還貴

為了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教育部自今年二月起,補貼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內住宿生每學期五千元,然而大學宿舍卻是愈來愈貴,有學生反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