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新聞眼/教部慣老闆 榨乾老師熱情
二○二○年,聯合報首次針對國高中民調,當時雖浮現困境,多數學校對課綱推動仍抱信心,相信配套會到位。今年民調,困境更嚴重。對教育部,第一線教師有狗吠火車之感,期待變成寒心,每個民調數字、每句手寫心聲,背後是最深的無助。
早在一○八課綱正式上路前,教師就開始爭取合理師資員額。以高中為例,新課綱要求多元選修開課量需達班級數的一點二倍至一點五倍,以現有師資一定難以負荷,遑論多元選修是全新課程,教師要耗費更多備課時間。
簡單的數學邏輯,教育部卻置若罔聞,僅用鐘點費補助安撫現場教師。這樣的教育部,跟慣老闆有什麼兩樣?此外,教學現場的師資問題除「量」之外,民調顯示,遇師資困境學校中,三成碰到部分教師態度消極問題,可用的教師人數更少,教育部也不設法處理不適任教師,熱情配合的教師快累死,不動的依舊不動。
教育部三年來始終不面對最核心問題,倒是拚命丟了許多華麗政策。當第一線好不容易感覺課綱漸上軌道,本土語、雙語,一個個新政策往現場壓,打亂課表和人力。政策推動應有節奏、通盤思考,教學現場為接招,教師工作量已是課綱推行前五、六倍,這些痛苦,教育部看到了嗎?
台灣教育總愛用「熱情」勒索現場教師,新課綱希望教師用熱情支撐教學改革。但熱情、理想誰都可以喊,就是手握資源、制定政策的教育部不該喊,教師是教改能否成功關鍵,沒有配套和資源,再多熱情終有耗盡的一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