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半導體風雲/埃米級爭戰開打 台積電如何靠獨門祕技繼續領先英特爾、三星

綠營突圍/綠委士氣大傷「學著當在野黨」 520後挖綠白合地道找出路

羅馬大師賽/約克維奇寫18年來最差戰績 曝被水瓶砸到後遺症

台大今年首創淨零課程 學者籲及早儲備減碳人才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氣候變遷威脅,歐盟擬於2026年起正式徵收碳關稅,各領域產業面臨低碳轉型關鍵,台大今年首創國內以「淨零」為主的課程,讓學生了解排放趨勢、去碳化路徑、政策設計等主題,學者示警,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趨勢已帶動社會全面翻轉,應盡快儲備相關人才。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內容包括「排放趨勢分析」、「情境與排放路徑探索」、「部門去碳化路徑與策略探討」、「政策組合設計」、「公眾對話與溝通」五個模組,結合理論介紹、數據分析、簡易模型工具教學、案例探討、互動遊戲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淨零議題。

「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過去大學教育多半是教導氣候變遷肇因及趨勢,卻忽略探討解決方案,但現在業界對減碳人才有大量需求,他特地設計淨零課程,讓學生知道排放量趨勢、量化模型估算,要做哪些改變才能達到減碳目標、政策工具如何落實,以及達成淨零碳排要如何跟社會對話。

趙家緯說,在2050淨零碳排趨勢下,學界、公部門或業界都需要減碳相關人才,連文化部也在討論管轄的博物館、展覽館如何達到淨零路徑,可說「帶動社會全面翻轉」,過去幾年國內衝刺能源轉型時,很多沒有投入能源的科系開始有相關發展,未來氣候變遷、減碳工作也需要更多人才投入,應該盡快將人才儲備起來。

台大氣候永續學程專案助理教授謝宜桓說,台大五年前就創設氣候永續學程,其他學校的氣候變遷教學都是綁在傳統系所,很多老師反應光是系上基礎課程都塞不完,怎麼有時間教氣候變遷,但即使台大有專屬學程,相關議題仍太多,在教育上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也不是每個學科都可以這麼快接軌氣候變遷。

謝宜桓指出,氣候變遷教育也不能只看大學端,很多問題其實出在高中地球科學課程的重要性愈來愈低,地科老師在高中員額被凍住,若用一般課程教學也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其實很多高中地科老師、國中小自然科老師相當有創意,但面臨考試問題就變成實務上壓力,「老師可能花三倍時間加入探究課程,但學生考不好,明年這套做法就不見了」,整個教育系統一開始就有所缺乏,到大學才希望學生修完一門課就了解氣候變遷,「這是不可能的」。

台大 氣候變遷

延伸閱讀

首創LINE秒查電費 NextDrive「1 % 能源行動家」起跑

辦桌菜、做模型!桃園5校跨領域教學獲獎

議員批台積電買綠電用煤電 用電越多台中汙染越高

環保署課徵碳費 部會有共識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立委憂新型專班重演黑工爭議 教長:問題學校已遭重罰

教育部近年推動國際生「新型專班」,透過企業和國發基金補助,要求國際生畢業後留台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有立委擔心重演過去...

桃園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教長潘文忠:待調查結果出爐

網上流傳桃園市某高中霸凌影片,影片中一名女學生遭亂剪頭髮,引發全台關注。對此,今日立委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問及此事...

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台大附近溫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

無悔意!桃園女高中生遭剪髮霸凌 議員爆「加害者道歉後竟提告」

桃園市大園區某高中上周傳出校園霸凌,一名女學生遭女同學甩巴掌、亂剪頭髮。受害女學生家人事後提告,但市議員黃瓊慧今晚爆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