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手機鏡頭貼是智商稅?他想保護iPhone鏡頭 內行人曝這配件才實用

水星進入金牛…5星座打開財富大門!他們財富漸增 天秤成職場戰將

日本夜空驚見9道「神秘光柱」!逾千萬網友瘋看:神仙下凡了?

環境部環委名單曝光 環團批評:環境部仍是經濟部小弟

環境部今公布第一屆環評委員名單,14名民間專家學者僅4人連任,其餘均為新聘委員。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今公布第一屆環評委員名單,14名民間專家學者僅4人連任,其餘均為新聘委員。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因組改導致環評委員及環評案件審查空了30多天,環境部今公布第一屆環評委員名單,除了環境部部長及次長、5名機關代表委員外,14名專家學者中,生活環境領域委員8人、自然環境領域委員4人、社會環境領域委員2人,女性委員9名、男性委員12名,其中4名為前屆委員連任,總計21人。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表示,專家學者委員的遴選是依照「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家學者委員遴選要點」訂定的程序辦理,在今年5月底至6月初公開接受各界推薦專家學者,經遴選委員會遴選出候選人名單,再由部長薛富盛核定後聘任。

審視第1屆環境部環委名單,本屆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由環境部長薛富盛、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擔任,為當然委員;有關機關代表5人,由衛福部主秘張雍敏、農業部主秘范美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許增如、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徐燕興、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游建華出任。

14名民間專家學者清一色為教授,上屆委員有4人獲連任,分別為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官文惠、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美蓮、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陳裕文、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闕蓓德,剩餘10位為新聘委員。

環境部首屆環委首要面對的挑戰就是四接環評,薛富盛先前表示,四接環評「會秉持其施政一慣性」,尤其先前已召開5次環評,了解第5次審查時收場沒有很愉快,但環保署都有根據既有程序在做;民代提到程序問題,他看了資料認為程序上都符合既有規範,強調台灣是多元社會,大家有不同看法,都會尊重,民主跟法治都要同時存在,但「光有民主沒有法治就會混亂」。

環境保護司表示,目前所有的環評案件都在安排當中,最快下周四就會開始審查,主要是因為這次環委名單大換血,召開的環評會先以上屆委員擔任召集人的案件開始;至於外界最關心的四接環評,該案原召集人為簡連貴委員,但簡已不再連任,需再找召集人,且也要跟新任環委說明案情。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說,以三接的結果來看,四接也是錯誤能源政策,這次環評委員大換血,期待新聘委員能真正面對問題,上次四接環評情況很糟糕,環團要求範疇界定要重做,但基於新任部長的說法,「基本上就是走原本的路線,現在的環境部還是經濟部的小弟」。

四接 環境部 環評 薛富盛

延伸閱讀

四接環評成首要挑戰 薛富盛:政院公報後就能勾選環委

立委環團質疑四接環評程序 薛富盛:有民主沒法治會亂

影/四接議題是否與環團溝通 薛富盛諾建立溝通平台

【重磅快評】環境部長親自喬四接 薛富盛第一箭就射歪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