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結束24年凍漲!政院拍板「議員助理補助費」月多6萬 加強防詐領

同事都10年老鳥!她進知名公司爆超扯狀況「2周後怒辭職」 :難怪一直缺人

白米放常溫小心吃進「黃麴毒素」!醫點名易產生黃麴毒素的「4大類食物」

好讀周報/阿根廷食品通膨率107% 富人窮人生活兩樣情

疫情讓許多家庭變得精打細算,連帶改變採買習慣。(圖/路透)
疫情讓許多家庭變得精打細算,連帶改變採買習慣。(圖/路透)

文 /編譯張佑生

●改變3/高通膨影響 採買揀便宜

歐洲人到雜貨店的採買習慣也正在改變。西班牙新聞網站Ethic報導,49%的西班牙民眾表示高通膨影響他們決定採買哪些食物回家烹調,優先排除魚跟肉。加泰隆尼亞空中大學的調查發現,有機食物的愛好者中高達55%的人,現在改買非有機食物,也是因為負擔不起。

在法國,「工商會」調查發現,89%的法國民眾挑選食材時愛用國貨,但有60%的民眾改買進口食品替代,因為比較便宜。

●改變4/阿根廷富人 拚命上餐廳

通膨大國阿根廷就更別說了,食品類的通膨率高達107%。《紐約時報》報導,這反而引發一種奇異現象,就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拚命上餐廳,要在手中的披索進一步貶值前把它用掉。市政府去年4月發布統計數據,全市餐廳上座人數是2015年開始統計以來最高,甚至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還高出20%。

●改變5/窮人求溫飽 街友變多了

高通膨導致阿根廷街友人數激增,圖為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圖/美聯社)
高通膨導致阿根廷街友人數激增,圖為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圖/美聯社)

不過,上館子的熱潮畢竟是阿根廷有錢人的專利,窮人家連桌上能擺什麼食物都得傷神。107%的食品價格通膨率,促使愈來愈多民眾向「慈善廚房」或稱「施膳處」(soup kitchen)求助,替自己跟家人圖個溫飽。

多明尼加的《自由日報》(Diario Libre)報導,阿根廷首善之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去年的街友比率高達34%,等於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浪跡街頭。

●改變6/薯條貴參參 小吃跟著漲

彭博資訊報導,隨著馬鈴薯的價格在南非創下新高,相當於南非漢堡的在地小吃Kota,也因配菜薯條而跟著「貴參參」。

Kota的做法是把長條土司切成四塊之後,取出一份把中間的麵包挖掉,再放上各式美味佐料,熱騰騰的南非特色小吃Kota馬上完成,薯條是一定要的。過去,當地民眾經常成群結伴,邊走邊吃當午餐,甚至交換著吃不同口味。

南非的馬鈴薯價格在去年幾乎倍增,Kota裡面的薯條不是減量就是整份Kota漲價,導致南非民眾愈來愈傾向獨自吃午餐,等於改變用餐習慣,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南非常見小吃Kota。(圖/Kota Corner臉書)
南非常見小吃Kota。(圖/Kota Corner臉書)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http://goodread.u-writing.com/

南非 好讀周報 漲價 薯條 街友 通膨 阿根廷 食材 餐廳

延伸閱讀

好讀周報/後疫情時代陷通膨 餐廳倒閉、速食麵市場連7年成長

阿根廷拒金磚 與中國關係受矚目 新華社:倒向西方注定後悔

指控以色列在加薩戰事犯下種族滅絕 南非向海牙國際法院提告

「米雷伊經濟」上路:阿根廷新政府的貨幣貶值政策,能拯救通膨噩夢嗎?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