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曾連3年上榜亞洲首富!香港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逝世 享壽97歲

雲云科技董座涉買刀預謀砍殺技術長 檢方訊後聲押禁見

圖表看時事/政府出招鼓勵改走北宜? 看雪隧塞爆的4大關鍵點

連假期間,國五北上路段塞到深夜,用路人寧可排隊湧上國道,也不走北宜公路等替代路線。圖/警方提供
連假期間,國五北上路段塞到深夜,用路人寧可排隊湧上國道,也不走北宜公路等替代路線。圖/警方提供

國道五號每逢周末假日必定塞車,交通單位與學者專家提出許多解方,不是沒執行就是效果有限。今年清明連假,南向車流更創史上第二高,但多數人寧可塞車也不願改走省道台九、台二線,宜蘭拋出「里程儲值」想法,回饋每公里兩元的高速公路ETC儲值金給塞車時段走北宜公路的用路人,引起討論。

「里程儲值」發想人是宜蘭縣礁溪鄉籍縣議員林聰池,宜蘭縣政府與縣議會都支持這個想法。副縣長林茂盛認為很有「開創性」,可鼓勵分流;議長張勝德表示,改走替代道路省下國道通行費,還有替代道路里程儲值,「一省一賺」是很好的建議,會發動連署提案建請交通部研議可行性。

民進黨宜蘭縣立委陳歐珀也說,這種「交通管理手段」是好構想,但因事涉省道及國道系統,可交專家學者集思廣益討論配套措施,紓解雪隧交通。

國道五號雪山隧道二○○六年六月通車後,大幅縮短大台北地區往來宜蘭地區的路程,每逢周末假日都有返鄉及旅遊人潮,也出現塞車之苦,近來蘇花改通車後,車流量更大。

4大關鍵點 國五成塞車地獄 製表/地方中心
4大關鍵點 國五成塞車地獄 製表/地方中心

目前國五仍存在「獨有」的管制措施,包括唯一在周日有北上高乘載管制的國道、唯一在國道主線設有紅綠燈秒數儀控的道路、頭城至宜蘭段六公里開放路肩給國道客運優先行駛,但管制措施雖多,國五遇上連假還是照常塞爆。

根據高公局統計,連假期間平均每日通過國五雪隧有七點五萬車次,是平日一點三倍,比去年同期平均七點一萬車次增加百分之六,今年清明連假首日雪隧南向通過量更創下歷史第二大量,收假日國五宜蘭段雪隧北端入口回堵,造成頭城鎮、礁溪鄉平面道路的交通一團亂,甚至塞到隔天凌晨二點,而縣議員林聰池卻發現省道台九線北宜公路沒有太多車子,提出「里程儲值」想法。

林聰池說,大家都在尋求雪隧塞車解方,向交通部爭取台六十二線瑞濱延伸至宜蘭的快速道路,但尚在可行性評估,遠水救不了近火,難道大家還要再忍受塞十年?建議在北宜公路前後兩端及中間的坪林路段設置ETC系統,以每公里回饋兩元ETC儲值金的模式,鼓勵在塞車時段改走北宜公路的車輛,一趟路五十多公里,省去雪隧用路費又領儲值金,或許有利車輛分流。

負責省道管理的公路總局副總工程司李忠璋表示「樂觀其成」,只不過目前民眾走省道不收費,公路總局沒財源收入去鼓勵,建議可從ETC基金回饋處理,他們可配合改善彎道,或把北宜公路景點做得更好,增加誘因。

高公局副局長彭煥儒表示,高公局二○一一、二○一二年農曆春節期間推出「走北宜、抽大獎」活動,各種鼓勵措施都可研議,但最重要是要有效果。他說,ETC設施簡單,但一套設備兩千多萬元,且設在省道涉及法令修改,如何儲值回饋?可不可行?必須討論。

北宜公路 國道客運 圖表看時事 塞車 宜蘭 雪隧

相關新聞

宋怡慧/驚蟄春雷響!一窺古人被貶的暗黑心境 「聞雷」迎生命覺醒時刻

在老祖宗的智慧中,驚蟄的雷聲被視為上天賜予的祥瑞。有句意味深長的諺語:「驚蟄聞雷,米似泥」

日本童書作家村上詩子:書的世界讓我看到光 知道人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

第一次見到村上詩子,可能會被她爽朗的笑容吸引,但原來,小時候的她有一段慘澹的經歷,過得很坎坷,到了成年離開家後,才開始練習怎麼笑。現在的她,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她說:「我童年的時候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所以我現在只想開心地過每一天。」

作家Choyce:我想為孩子創造、守護年味 無論住在哪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從小在台南土生土長,長大後當了恆春媳婦,如今陪著一雙兒女赴美求學、落腳加州,Choyce說,無論在哪兒,都要好好過年,「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年味。

宋怡慧/小寒已至…冷氣團讓你濕冷難耐? 看古人寒冬中綻放傲骨神采

在二十四節氣的更迭中,小寒猶如一位無聲的離人騷客,為嚴冬譜寫著最動人的篇章。天地間寒意漸次濃烈...

閱讀數學/小學課本常見字排行榜(上)

在學校各個科目中,除了數學,國語也非常重要。中低年級時要多認識生字,才能閱讀、推開知識的大門。

用戶外昆蟲課讓孩子放下3C,勇於自我突破;蚊子老師廖姿雯:「我也在過自己想要的童年!」

從事昆蟲教學引導10餘年的「蚊子老師」廖姿雯說:「其實大自然很好玩,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在大自然裡面玩,我會試著推他們一把,幫孩子打開思路之後,甚至有很多遊戲是他們教我玩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