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央視批賴總統兩岸言論... 北一女師區桂芝被約談

國際小學堂/對抗氣候變遷 先寄望再生能源

千億實驗室 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造價逾千億台幣。(路透)
千億實驗室 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造價逾千億台幣。(路透)

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實驗的重大突破令全球振奮,世界朝零碳排能源及緩和氣候變遷邁進一大步。然而專家也表示,目前研究仍在實驗階段,距離真正商業應用還需要大筆的研究經費投資,而且不會像大家以為的那麼快發生。持續開發再生能源並降低碳排放,才是達到巴黎協定目標的務實做法。

恐須數十年 才能商業化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上月的實驗,首次達到「產出能量大於使用能量」的里程碑。美國能源部長葛蘭何出席研究發表記者會時也興奮表示,這次突破「將記載於歷史教科書」。

這個突破,是不是就代表我們馬上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了?那可未必。

首先,核融合的研究突破目前仍止於實驗室階段,實驗燃料和雷射的控制需要更精密的計算和調整;等到研究更成熟穩定、可以商業化並建廠發電,恐怕還需要數十年。

其次,核融合的成本高昂也是一大弱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造價卅五億美元(約台幣一千零七十四億元),全球最大的環磁機、位於南法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造價及投入的研發經費已超過兩百億美元(約台幣六千一百四十億元)。

核融合投資 美占大多數

根據「核融合產業協會」,投入核融合研究開發的企業全球約有卅多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在美國,獲得的投資合計近五十億美元。

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公司「聯邦融合系統」頗受看好,技術也在最先進之列。這家公司已獲得近廿億美元投資,已在波士頓市郊開始建造測試用的核融合反應爐。

核融合產業協會指出,投入研發小規模核融合的企業中,大多數期待能在二○三○年代開始投入發電運作,對電網供電。不過協會也老實說,這個目標的理想性大於現實性。

初期成本高 窮國難負擔

即使二○三○年代小型核融合電廠真的實現,初期的建廠和發電成本必然相當高昂,不是每個國家都負擔得起。

二○一五年簽署的巴黎協定,要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增加攝氏兩度以內,並更進一步,致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增加攝氏一點五度之內。

氣候科學家指出,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與其冀望還無法商業化的核融合技術,不如把對抗氣候變遷的近期目標著眼於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巴黎協定 美國

延伸閱讀

111年前三季用電核能減17.8% 再生能源則增39.4%

曾文生: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估延1年至2026年達標

美核融合技術突破 研究人員:難度有如登陸月球

重大突破… 美能源部:核融合反應 首獲能量淨增

相關新聞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宋怡慧/驚蟄春雷響!一窺古人被貶的暗黑心境 「聞雷」迎生命覺醒時刻

在老祖宗的智慧中,驚蟄的雷聲被視為上天賜予的祥瑞。有句意味深長的諺語:「驚蟄聞雷,米似泥」

日本童書作家村上詩子:書的世界讓我看到光 知道人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

第一次見到村上詩子,可能會被她爽朗的笑容吸引,但原來,小時候的她有一段慘澹的經歷,過得很坎坷,到了成年離開家後,才開始練習怎麼笑。現在的她,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她說:「我童年的時候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所以我現在只想開心地過每一天。」

作家Choyce:我想為孩子創造、守護年味 無論住在哪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從小在台南土生土長,長大後當了恆春媳婦,如今陪著一雙兒女赴美求學、落腳加州,Choyce說,無論在哪兒,都要好好過年,「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年味。

宋怡慧/小寒已至…冷氣團讓你濕冷難耐? 看古人寒冬中綻放傲骨神采

在二十四節氣的更迭中,小寒猶如一位無聲的離人騷客,為嚴冬譜寫著最動人的篇章。天地間寒意漸次濃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