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題/雲端尋戰友!數位原生世代社群化學習 「線上讀書會」沒達標還會被踢出去…?

遭人身威脅!「好油」版主打破沉默「不應該這樣被擊倒」 清晨刪文

圈內瘋傳胡瓜獨寵20歲樂天女孩 丁柔安聽到「熊霓」就不淡定

遏止論文抄襲 「林智堅條款」上路

去年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台大國發所碩專班學位接連遭撤銷,引發爭議,被外界視為「林智堅條款」的台大「精進學位論文品質實施辦法」、「精進學位論文訪視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如今拍板上路。系所若三年內學位撤銷案達兩件或以上,學校將成立委員會訪查,也要求各系訂定專任教師可指導的學生數、論文相似度比對通過標準等機制。

根據台大精進學位論文品質實施辦法規範,各系、所、學位學程,應建立包括每位專任教師可指導研究生在學生人數限制、論文內容相似度比對通過標準等品質準則及管考機制。

此外,各系所若有學生學位論文三年內違反學術倫理經撤銷學位達二件以上,台大得成立精進學位論文訪視委員會,訪視結果將做為系所合併、停辦的參考。

台大教務長王泓仁表示,站在系所自律角度,回歸系所訂定指導學生數,行政端則設立訪視委員會,未來若有必要力度將比以前更強。

副教務長陳林祈則舉例,如理工醫農等學系,通常一年允許指導二至三名碩士生,又部分領域因名額增加,一年也可能帶四名碩班生,但若指導教授接大型計畫需較多學生協助、其他教師因故無法繼續指導,也能彈性加人。

但研究生協會長許冠澤指出,論文撰寫是研究生和指導教授的事,卻要因少數人違規而調查整個系所;再者,「得」代表委員會可成立或不成立,由誰判斷、依據何種標準,也可能有爭議。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台大 林智堅

延伸閱讀

台大「林智堅條款」上路 研究生協會指仍有二大疑慮

論文抄襲、性騷霸凌頻傳 教改論壇轟台灣教育缺「德」

台大管考論文品質 設原創比對、教師指導人數標準

台大「林智堅條款」上路 各系所需訂定教授指導學生數

相關新聞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陸生來台 短期生秋季翻倍成長

教育部公告一一一學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數概況,後疫情時代,境外生數回流至十點三萬人,最大生源國仍以越南、印尼為主,過去人數...

台灣文學的守護者!台南文化獎頒給高齡85歲張良澤教授

第12屆「台南文化獎」遴選結果出爐,由投身台灣文學教育逾半世紀、致力台灣文學資料收集保存,在台灣文學推廣之路上,具傑出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