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公要她天天「幫中風公公洗澡」 洗一半他起反應!網狂勸請長照

台式應援進韓國!壯壯宣布加盟水原足球俱樂部 喜曝新隊服照

孩子長大親子關係就過期?兒子赴日因疫情3年未見 她奔東京住2月重溫親情

有人說,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最多12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不再像過去依賴父母,父母的角色也面臨轉變。示意圖/Ingimage
有人說,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最多12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不再像過去依賴父母,父母的角色也面臨轉變。示意圖/Ingimage

有人說,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最多12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不再像過去依賴父母,父母的角色也面臨轉變。對此,在大學擔任講師的盧亞屏很有感。兒子高中畢業後,到日本念大學,畢業後就留在東京工作。自孩子18歲之後,親子間幾乎沒有長時間相處,過去朝夕共處的情景只能追憶。

對此,在大學擔任講師的盧亞屏很有感。兒子高中畢業後,到日本念大學,畢業後就留在東京工作。仔細算算,自孩子18歲之後,親子間幾乎沒有長時間相處,過去朝夕共處的情景只能追憶。

盧亞屏回憶,上次和兒子見面是3年前赴日參加他的畢業典禮,之後因新冠疫情,有整整3年無法見面、只能視訊。與兒子分隔兩地的7年時間,夫妻倆每年赴日1、2趟,每趟最多5、6天;最長的一次相處是,他大三時全家一起到歐洲旅行2週。

深怕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離

盧亞屏的一位教授朋友,兒子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念書、工作,後來娶妻生子,10幾年過去後,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離,即便是父母生日或過年過節也少有聯絡;冷淡的親子感情,令朋友很傷心。

盧亞屏借鑑朋友的例子。「孩子小時候和父母是情感依附的自然連結,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漸漸獨立,之後成年離家,親子關係需要調整,更需要經營。」否則,親子之間的連結,很容易因為時空距離,而漸行漸遠。

盧亞屏表示,「在這7年內,兒子獨自經歷大學生活、打工、找工作、換工作、新冠確診、購屋及戀愛又失戀等人生重大經歷,除了購屋之外,所有訊息傳到父母耳裡時都已雲淡風輕,若有傷口也早已結痂了。」 

擔心和兒子的交集愈來愈少、上演類似朋友的狀況,於是在去年疫情趨緩時,和先生飛到日本、和兒子一起生活2個月,加溫親子感情。

很感恩兒子長成如今的模樣

盧亞屏的先生是日本人。當年她外派美國時,和同樣外派的先生相識,結婚後兩人曾住在日本4年,而後回到台灣創業;在創業初期最辛苦時,也當了媽媽。

日本近年很流行一個名詞「父母扭蛋」(親ガチャ,oya-gacha),意思是,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父母,都不是你能夠選擇的的,就像扭蛋一樣全憑運氣。

「對父母來說也是一樣,『扭』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個性、特質,事前也完全不知道,」盧亞屏說。

當初,夫妻倆對孩子的期許是,能夠獨立生活、養活自己,若遭遇挫折,有能力可以跨過去。如今,兒子27歲,在日本外商工作、好好地生活,平常也固定捐款助人,可說是達到父母的期許了。

雖然特別感恩兒子長成如今的模樣,但她回想自己一路養育兒子的過程,不諱言「有些事情應該是做對了,有些事情卻做得不太好,甚至認為自己做錯了。」

往回看,這些教養方式做對了

因為夫妻倆都曾外派,因此十分注重英文能力,從小讓他學英文。此外,中文和日文也很重要,在家裡媽媽跟他講中文,爸爸則跟他講英文和日文;小時候,爸爸曾經從日本扛回來一套80本歷史漫畫,兒子看完後日文能力和歷史知識突飛猛進,一度志願甚至是當歷史老師。

兒子在日僑學校念完小學三年級,之後轉至美國學校。夫妻倆從小就鼓勵他嘗試、挑戰新事物。有一次兒子說同學都吃膩了學校的餐,因此動念想賣泡麵、順便賺零用錢,盧亞屏雖覺得不妥,但不想壓抑孩子的好奇心,並未反對,而是陪他去買一些泡麵,結果銷路不錯,2週後被學校發現喊卡,但經過這件事,他也學會進貨、成本、庫存等概念。

至今,盧亞屏認為,自己做得最對的事是,讓兒子留在台灣念高中,雖然她也為此付出慘烈代價。兒子國中時因幫同學出頭、爭取權益和學校槓上,因此萌生赴日念高中的想法。夫妻倆認為,青春期正是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希望孩子留在身邊,父母透過身教和言教,教他重要的價值觀和做人處事的方法。

同時也考慮到日本校園霸凌及升大學問題,兒子是混血兒但從小不在日本長大,擔心他被排擠、也可能無法無法進入好大學。為此,高中時期的親子關係並不和睦,兒子常因莫名奇妙的理由和父母起衝突,甚至對爸爸爆發肢體攻擊。

儘管盧亞屏沒有情緒勒索地說:「我都是為你好」,而是好好地跟他溝通、分析所有情況,綜合未來升大學的利弊得失。但兒子明顯對這件事心存芥蒂,彷彿有道牆擋在親子之間。

於是她讓兒子在高一暑假時獨自去日本homestay一個月,「讓親子在空間上、心理上都能暫時脫離,也讓他能自己安排時間和生活、探索新世界,也體驗父母不在身邊的孤獨感。」雖然當時親子關係未能改善太多,但隨著他進入頂尖大學及出社會後,終於漸漸理解2條路的結果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懊悔當初應該給兒子更多的支持

兒子高中時整個人很彆扭,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非常煎熬。盧亞屏猜測可能是因為,雖然他知道世界上唯一無條件支持自己的人就是爸媽,卻不支持他第一次為自己做出的重大決定,心裡的一股悶氣無處發洩,因此無法和爸媽和諧的相處。

有一陣子,他突然不想去上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問他卻怎麼樣都不肯說。收到學校寄來曠課通知,盧亞屏說:「其實我幫他請病假就好了,但我卻沒有那樣做。」反而催促他上學:「你若不趕快去上學,萬一到時沒辦法畢業怎麼辦?」 無異在他原有的心理壓力下再添一層外在壓力。

她很懊悔自己這樣對待兒子,直到現在她仍不時會想自己是否做錯了,「我是不是應該更支持他,如果真的不想去上學就先休息一下?」

盧亞屏反思,有些事情可能在大人眼裡沒有什麼,但對青少年來說,一點點小事卻是天大的事。「可能孩子的處境很艱難,但大人卻不太理解」,即使是成年人都有不想上班的時候,如果重來一次,她應該會選擇給孩子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正面身教,媽媽56歲念研究所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盧亞屏說。

即使孩子長大離家,夫妻倆退休後的生活依然過得生氣盎然、非常精彩。他們一度把空出來的房間做B&B(民宿),遇到很多來自各國、不同年紀和價值觀的人;也嘗試過在文創市集擺攤。對盧亞屏來說,什麼事都可以試試看。而這也是她最想傳達給兒子的,「只要你願意,就勇敢去試試看,不用怕失敗。」

盧亞屏大學主修數學,退休後因多年與日本商業往來的經驗,選擇進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成為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之後更考取政大博士班,希望研究日本科技發展與應用。

去年底,在IT業的兒子計劃轉換跑道、考法律研究所,打算花4年時間成為智財律師。盧亞屏認為,兒子願意挑戰困難目標的決心,多少來自於從小看著父母不斷前進的背影,同時也相信爸媽會永遠支持他,而無所畏懼。

一起生活2個月,重新調整相處模式

去年7、8月,夫妻倆飛到東京找兒子。對已經有7年沒有一起生活的3個人來說,許多感受很新鮮,但需要調整的地方也不少。一開始盧亞屏也沒有把握能夠和兒子和睦相處2個月。

果然第3天,就不小心踩到兒子的「地雷」。因看不慣兒子家太亂,夫妻倆便動手幫他清潔,將散亂的文件、書信歸類,結果兒子大發雷霆,讓他們不要隨便動他的東西。

這把火讓夫妻倆意識到,孩子都大了,相處模式必須重新調整,尊重他是獨立的成年人,親子才能相處融洽。

兒子的住處很小,約17坪、2房1廳,他把臥房讓出來、在書房打地鋪;考慮到爸媽白天能更自在一點,原本在家工作也改到公司上班。盧亞屏會準備晚餐,等兒子回來一起開動;兒子坦言,很享受回到家就有晚餐,彷彿又回到小時候,飯後3個人窩在小小的空間一起看電視、聊聊天。

「雖然空間及生活上有所犧牲配合,但親子情感卻是一點一滴地回溫。」3個人晚上最常去夜騎單車,兒子介紹沿途的景點特色及其歷史,這是盧亞屏最享受的親子時光。

回到台灣後,盧亞屏深刻地感受到親子關係拉近了,和兒子通電話的時間明顯變長,且話題變多,兒子更願意分享生活裡的大小事、不再有「陌生感」。今年他們打算再去陪伴兒子。

最令她開心的是,兒子主動開口邀請爸媽,在他念研究所的2至3年內,3個人一起住。「沒有意外的話,這段時間將是親子間最後一段的親密時光。等到孩子結婚成家後,親子關係勢必又要重新調整了。」盧亞屏說。

延伸閱讀:

設計出台大最紅生涯課》電機系教授曾雪峰,本身也是爸,「陪孩子長大,我最在乎這2件事」

父逝世母改嫁,女兒討關注:故意使壞、惹事生非,才能讓媽媽為了我奔走學校

為什麼有那麼多才華又好看的人,卻沒自信?作家瞿欣怡:教會孩子把人生弄明白,就沒什麼好害怕了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兒子 日本 父母 親子

相關新聞

台灣文學作品展 5月進駐紐約皇后區圖書館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將合辦「台灣書櫃」,精選13部台灣好書的中文及英譯版,在3座...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大學宿舍費通膨 快比租屋還貴

為了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教育部自今年二月起,補貼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內住宿生每學期五千元,然而大學宿舍卻是愈來愈貴,有學生反映...

協助預測全球暖化趨勢 新海研一號達成首次國際遠航

國造研究船新海研一號經歷24天、25000浬航程,航行至帛琉靠泊馬拉卡港後於今日返抵高雄港,完成首次遠航。本次科學航次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