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手機成癮多可怕?5成家庭因手機起衝突

台灣日前發生2起孩子因使用手機而墜樓事件,手機成癮引發討論。兒童節前夕,北市議員曾獻瑩今開記者會公布「2023兒少手機成癮問卷調查」,發現62.2%家長認為孩子有手機成癮,49%家庭更常因手機起衝突,看YouTube或抖音多達68.3%,各界關注改善,台北市教育局長也到場表達重視。
曾獻瑩今年3月調查兒少手機成癮使用狀況,回收851份有效問卷,填答者國小、國中及高中以上家長各占3成,其中6都家長為86.2%。他發現,8.5%孩子平均一天手機使用超過8小時,52.3%則是1至4小時不等,時間多花在看Youtube或抖音、玩遊戲、上社群平台。
曾獻瑩指出,透過線上預防兒少手機成癮課程,迄今服務逾5000名家長,曾有家長摔過4支手機,仍無法讓孩子脫離手機成癮。連續2年調查兒少手機成癮,發現狀況愈來愈嚴重,今年過半家長認為使用手機,確實對孩子的情緒、作息、課業產生負面影響,也帶來親子衝突,籲教育局應盡速提出對策,學校攜手家長改善預防。
兒童節前夕,曾獻瑩今邀集議員吳世正、汪志冰與多名家長代表發聲,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湯志民也到場表達重視。
吳世正建議可和孩子理性溝通,從小養成看書習慣,不少家長知道手機成癮問題卻不知從而做起,建議教育局可開設相關課程。汪志冰認為,手機運用得當是好幫手,反之就如打開潘朶拉盒子,因為高中以下孩子心智不成熟的,家長花時間用手機,自然沒時間陪孩子,建議教師研習能加強溝通技巧等課程。
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榮譽總會長廖哲豪直言,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家長在家不要用手機,應多陪孩子閱讀。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許麗吉說,學校可管制手機,為何家裡不行,認為親子學習溝通很重要。
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周季平表示,孩子與使用手機的時間可能遠超過和家長溝通,籲父母注意其使用內容。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手機成癮是現今學生面對的問題,對此教育局責無旁貸,也提到正本清源,親子關係常重要,家長要有更多時間陪孩子探索世界。學校資訊教育帶領學生認識手機及其運用,也會輔導手機成癮屬高危險群的孩子,甚至有諮商師進駐學校協助,仍盼可進一步做到前端預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