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周數位爆報/5招查偷吃嚇壞人!進Meta沒事做爽撈575萬

普亭宣布將在白俄部署戰術核武 稱「美國早在歐洲盟邦部署」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少子化私校「賺賠邏輯」辦學 教團籲通盤檢討危機科系

教育團體要求,教育部應通盤檢討長期被社會忽視、恐於賺賠邏輯下犧牲的科系,並依據私校法持續給予補助。記者許維寧/攝影
教育團體要求,教育部應通盤檢討長期被社會忽視、恐於賺賠邏輯下犧牲的科系,並依據私校法持續給予補助。記者許維寧/攝影

北台灣第一所性別研究所、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日前傳出將被校方停招。世新性別所學生今天(2/7)與立法委員王婉諭、高教工會協同召開記者會,少子化衝擊高等教育辦學,私立大學以「賺賠邏輯」犧牲部分科系,卻枉顧科系對社會進步的貢獻,教育團體要求,教育部應通盤檢討長期被社會忽視、恐於賺賠邏輯下犧牲的科系,並依據私校法持續給予補助。

國內大專校院僅世新、高醫、高師大等三校設有性別所,世新性別研究所日前傳出將被校方以「不賺錢」為由停招,但據了解,校方已和教育部、性別所達成共識,由教育部以經費、外加名額獎勵國內性別所研究,校方則同意保留性別所。

性別所學生代表楊琇晴表示,性別所一案只是高等教育崩壞的冰山一角,少子化下高教重視賺賠邏輯,以市場取向經營大學,獨立所傳達的知識和價值恐淪為犧牲品。

楊琇晴談到,性別所不少學生來自醫學、理工等領域,甚至不少是國中小教師、社工等進修,110、111學年均滿招,一直以來都是學校績優系所。大專校院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和公共性,如今因市場導向,台灣重視自然科學更甚於社會科學,期許國家重視高教的困境,盼挹注更多資源給少數但具備社會價值的系所。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談到,根據私校法第59條,對於社會有需求、但公校未能充分創設科系,政府應要優先給予獎勵和補助。在世新性別所一案上,教育部等到學校要將系所裁撤才出手,政府的責任已遲到,政府光是補助仍有不足之處,應通盤檢討長期以來被學校忽視、恐於賺賠邏輯下犧牲的科系,而非等到被停招才出手。

林柏儀也指出,世新於2014年裁撤破報、2019年片面停招社發所,系所裁撤甚至只要少數董事會決議即可,教育部應推動公共監理,呼籲世新大學應加入公益董事、教職員生董事,監督學校正常發展,否則學校即便享有教育部不補助依然可能不民主。

立委王婉諭則談到,教育部補助應用在刀口上、支持研究獨立發展,近年來少子化已有大專校院校長反應人才培育失衡,如觀光餐飲業、人文社會學科持續萎縮,但社會實則不應偏廢任何科系或領域,各領域人才培育都應該無斷層接續,才能於重要社會議題上持續推進。

教育部專門委員周弘偉回應,教育部日前已邀請世新大學及相關性別研究所代表研商,將由教育部從優補助各性別所教學研究支出,世新大學也表示會支持性別所維持獨立所發展,以利國內人才培育和議題發展。

世新大學表示,少子化趨勢未歇,私立大學經營上勢必要提出更具吸引力及競爭力的課程才能獲得學生的青睞,私校獨立所經營此刻更顯不易,政府對於私校獨立所也應提供更大力度協助。以世新性別所為例,教育部透過獎勵補助等措施,是在一月初時教育部與世新大學及性別所的共識,期盼在各方努力下,為國內性別教育營造永續環境。

世新大學 教育部 科系

延伸閱讀

捍衛高教公共性 停招小組:教育部應監督世新用補助款

重體育技能也重品德 高市5國中小獲頒教育部績優體育班

世新大學性別所有望續存 教部加碼補助國內3大性別所

【重磅快評】林智堅誠信崩壞 教育部打臉蔡總統?

相關新聞

台大砸錢留才 一年加薪150萬

中研院長廖俊智日前指出,台灣面臨博士班誘因、教授待遇、退休所得等三個「偏低」劣勢,不利國際競爭。為此,台大昨舉行校務會議...

砸百億推前瞻平台、人社領域卻掛蛋 吳政忠:會擠一擠

國科會今年在新春記者會宣布,今年將投入逾349億元在8大領域建立前瞻科研平台,相較其他七大平台皆編列超過20億的預算,卻...

幼教師生比1:12 盼3年後能達標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年新春團拜拋出調整幼教師生比至一比十二,將自一一二學年起從公共化幼兒園先行。潘文忠昨宣布三方針,若公共化...

雙北營養午餐喊漲 中南部觀望

近期蛋價及物價均飆漲,台北市營養午餐業者喊吃不消,有三所國小表示要漲價,其他中小學也醞釀調漲,北市教育局預估下學年營養午...

明道大學又爆欠薪教師組自救會 教育部令9日前改善

明道大學去年因財務狀況顯著惡化,遭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今(3/3)再傳出校方積欠教職員工兩個月薪水,高教工會今南下協助教職...

教25年 學校課輔老師竟無保障

新北市約有3500名課輔教師,許多人沒健保,部分勞保甚至採按日投保節省保費,嚴重損害勞退權益。近期樹林區三多國小2名50...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