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跆拳道/羅嘉翎、林唯均晉4強「確定有牌」 林唯均撂世錦賽銀牌敵哭了

亞運射擊/好尷尬!北韓奪銀後打破傳統 拒看南韓國旗與合照

高雄公園爆隨機性侵 10歲女童大白天遭惡狼撲倒險遇害

青年志工團「台語巢」 讓台語掀起世代新「巢」流

以台語為載體進行文化推廣的「台語巢」,今年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工團隊競賽青少年組服務創新獎。圖/青年署提供
以台語為載體進行文化推廣的「台語巢」,今年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工團隊競賽青少年組服務創新獎。圖/青年署提供

台語巢」團隊今年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工團隊競賽青少年組服務創新獎,「台語巢」是以台語為載體進行文化推廣的青年志工團隊,團隊將台語的文化記憶重新轉譯,透過社群經營、影片創作與刊物發行等方式延續台語的生命力,實踐保護與保存台語的目的。

「台語巢」名稱源於「語言巢」,概念來自紐西蘭的原住民族毛利人為了振興、保護族語,自幼透過日常用語、影片、文化習俗重現等方式,以復興族語及文化認同,最終讓族語、歷史記憶及文化價值觀都能被保存下來。

團隊創辦人許宸豪來自南投竹山,「打拼讀冊,到大城市去發展」是小鎮的主流思想,他觀察到竹山面臨青壯人口外流與老化的困境,整體環境卻又持續把孩子向外推,於是發想與招募高中生以創意方式,重新翻轉大眾對「母語」的想像,透過性別議題、在地小吃、SDGs,與時事連結經營社群媒體,從拍影片、做刊物、辦營隊,用創意且多元的方式,讓青年族群發現其實台語也能跟上流行,也可以很「潮」。

「台語巢」團隊近期嘗試與同屆獲獎的青年志工團隊「海好有你我」、「弘文高中古蹟解說服務隊」在海洋教育、古蹟導覽等議題進行合作,將台語的運用與多元的志願服務面向相結合,並自行經營社群媒體,介紹更多貼近日常生活的台語。

青年署表示,台語巢團隊用具體行動以台語作為載體,傳承台灣文化,也反映青年世代對於家鄉的想像、改變社會的期待。由青年署提出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全年度皆可受理申請,邀請青年持續替所關注的社會議題發聲,並展開具體行動。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台語 青年 團隊

延伸閱讀

基進黨控送張善政快煮麵涉賄 藍營:不抹黑就不會選?

陳時中提5大承諾 願組跨黨派市府團隊

關懷流浪動物 Young飛團隊號召學生體驗動物救護

林右昌改變基隆 謝國樑、蔡適應都搶著「我接棒」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陸生來台 短期生秋季翻倍成長

教育部公告一一一學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數概況,後疫情時代,境外生數回流至十點三萬人,最大生源國仍以越南、印尼為主,過去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