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貴婦奈奈公公涉詐欺逃亡加拿大 調查局證實願返台說明

詹雅雯遭猥褻半年兇手發聲道歉? 經紀人澄清:並非當事人

教官退出校園期程再延 教長潘文忠:政策不會改變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前)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記者林俊良/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前)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記者林俊良/攝影

教官退出校園爭辯多年,今天再被多名立委提出質詢。有委員認為,教官退出校園政策,恐影響校園安全和藥物防治宣導;但也有委員認為,教官應如期退出校園,是教育部政策執行成效不彰。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教官退出校園是依立法院決議,是立委職權,教育部一直在執行,沒有改變過,另也持續推動教官轉型為各縣市聯絡處人力,是配套之一。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國民黨立委呂玉玲質詢說,教官逐步退出校園,學校改聘1600名「學務創新人力」,但有900人是由軍訓教官退役後轉任,且目前學生的藥物濫用情況嚴重,如果有黑道進到學校,受過軍事訓練的教官可以第一時間上前制服歹徒,其他校園人力難達成這項任務。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游毓蘭也說,如果學校發生纏鬥事件,都是教官在處理,現在說教官要退出校園,學校都很緊張。他們也說,教育部在預期的政策時間內達不到,應該去檢討政策的優缺點,趕快去盤點,尤其教官為了學校做多少,現在卻要叫教官滾出校園。

游毓蘭也表示,教育部說快也要民國119年,教官才會退出校園,事實上過去幾年沒什麼改變,民國119年相信不可能全數退場。教育部說會用學務創新人力取代,但新成代謝不夠快,不解為何教育部還要堅持既有政策。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則說,教官退出校園是2013年立法院通過的附帶決議,若加上延役條款,應該在2023年達成教官退出校園,現在卻無法達成。就連民進黨柯總召都誤解認為八年內能完成,象徵行政院無法達成立法院的要求。

潘文忠表示,教官退出校園是立法院在民國102年的附帶決議,教育部106年開始就停止招考新任軍訓教官,現職教官則採「自然離退」方式,服務到最大年限,不會強迫提前退休。先前也與國防部跨部會協調多次,但國防部空間有限,也要考慮教官工作權益,強迫退伍並不適當。

潘文忠表示,教官屆齡人數會越來越少,現在各縣市聯絡處、校外會也需要教官協助,是未來轉型過程的配套之一;另外,全民國防教育在高中是必修課程,現職軍訓教官也培養教官轉任國防教師,借重其專長,教育部會在這上面全力推動。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說,教官退出校園是2013年立法院通過的附帶決議,若加上延役條款,應該在2023年達成教官退出校園,現在卻無法達成。記者趙宥寧/攝影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說,教官退出校園是2013年立法院通過的附帶決議,若加上延役條款,應該在2023年達成教官退出校園,現在卻無法達成。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官 教育部 潘文忠 立法院

延伸閱讀

「吳寶春條款」遭指濫用 教長潘文忠籲大學嚴謹把關

高職校長性騷教師「成立」未調職 教長潘文忠坦言:法規面確有不足

林智堅中華大學論文案也提訴願 教長證實收到了

傅崐萁控勘災「被放鴿子」 潘文忠稱誤解:看了3、4所學校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陽明交大六家古蹟群蓋樓 反對連署逾2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產學合作之名,將在竹北六家校區興建群聯電子研發大樓,由於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議與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已通過,...

憂公幼混齡教學 有家長轉私幼

台灣面臨少子化,不少公幼靠混齡上課突破12人成班門檻,台中有9成、彰化7成公幼都是混齡班。公幼教師說,混齡教學不易,有些...

台灣文學作品展 5月進駐紐約皇后區圖書館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將合辦「台灣書櫃」,精選13部台灣好書的中文及英譯版,在3座...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