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推公開課、觀議課數位化 校長直言不想退休就要學

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自2016年就開始推動公開課,現已每年達9成,現納入數位化軟體,持續發展觀議課系統,讓公開課以文字累積、圖片或影像等數位化方式留下紀錄。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自2016年就開始推動公開課,現已每年達9成,現納入數位化軟體,持續發展觀議課系統,讓公開課以文字累積、圖片或影像等數位化方式留下紀錄。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教育局投入1.1億為市立學校購買觸控螢幕,搭上生生用平板計畫,並運用數位串連,把課程錄製下來變成公開課,也讓其他老師線上即時給予回饋。沙崙國小校長林惠珍也說,科技快速進步,教師也要追上腳步「不想退休就要學」,鼓勵其他老師使用線上觀議課、還能回放,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新北現已有1800間智慧教室,搭配今年9月到位平板,讓教師用大螢幕,學生用平板上課。除了提升教學硬體外,新北也推動公開課與觀議課數位化,與全球醍摩豆智慧教育研究院 (Global TEAM Mode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簽署MOU,提供總價值約600萬之AI智慧教研中心軟硬體系統,包含AI智能終端機、軟體帳號授權資源及全球共享平台,並協助學校進行師資培訓、技術支援和觀摩示範等。

今天的公開課,是由沙崙國小老師簡曉玲教授六年級的社會課,以「疫情下的生活與學習」為題,帶領學生們從各層面來看疫情影響。原本制式化的學習單,轉換成即時作答、投票,且透過軟體即時運算,老師能掌握即時回饋,學生則說因為有軟體較方便作答,也不會因害羞而不敢表達。

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自2016年就開始推動公開課,現已每年達9成,現納入數位化軟體,持續發展觀議課系統,讓公開課以文字累積、圖片或影像等數位化方式留下紀錄,像自己在觀課過程中就留下不少評語。

數位觀議課基地學校召集人、沙崙國小校長林惠珍說,全校現有12間智慧教室,同時有150套平板,供師生使用,因科技快速進步,教師也要追上腳步「不想退休就要學」,鼓勵其他老師使用線上觀議課、還能回放,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運用數位軟體,把課程錄製下來變成公開課,也讓其他老師線上即時給予回饋。記者劉懿萱/攝影
運用數位軟體,把課程錄製下來變成公開課,也讓其他老師線上即時給予回饋。記者劉懿萱/攝影
沙崙國小老師簡曉玲教授六年級的社會課。記者劉懿萱/攝影
沙崙國小老師簡曉玲教授六年級的社會課。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現已有1800間智慧教室,搭配今年9月到位平板,讓教師用大螢幕,學生用平板上課。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現已有1800間智慧教室,搭配今年9月到位平板,讓教師用大螢幕,學生用平板上課。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自己在觀課過程中就留下不少評語。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自己在觀課過程中就留下不少評語。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現已有1800間智慧教室,搭配今年9月到位平板,讓教師用大螢幕,學生用平板上課。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現已有1800間智慧教室,搭配今年9月到位平板,讓教師用大螢幕,學生用平板上課。記者劉懿萱/攝影

新北 疫情 教育局

延伸閱讀

歡樂4月天推兒童節專屬好康 新北租借站可免費借單車

影/新北舉行高中教育博覽會 展現各校辦學特色

新北高中制服網路競賽 繽紛色彩綴飾洋溢青春

培育新住民二代投入時尚產業 新北產官學攜手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陳明通學倫案結果不公開 台大將函覆檢舉人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遭認定抄襲,學位雙雙遭撤銷,其指導教授、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也遭檢...

天下為「公」?高中應屆畢業生入公立大學占比首破四成

教育部近日公告「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結果提要分析,受少子化影響,110學年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只有...

延托沒補助 讀公幼竟貴準公幼1倍

為符合雙薪家庭上下班時段,教育部與地方政府近年積極提升公立幼兒園課後留園政策,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天指出,公幼家長若...

總統教育獎/不服罕病 用手學滑板、以耳代眼 鋼琴屢獲獎

教育部公布二○二三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名單,其中建中學生顧文凱罹患罕病,雙手僅右手小拇指可施力,仍立志學會滑板,成績亦名列...

9旬日籍翁訪85年前就讀台南母校 意外發現當年青澀入學照

91歲日籍老翁新元久,本月15日參訪85年前曾就讀的台南麻豆尋常高等小學校(麻豆國中前身),校方從校史室找到當年的校訓字...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