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洛杉磯市表揚大谷翔平 訂5月17日大谷日

他跟家人用iCloud「簡訊隱私全被看光」 果粉曝他疏忽1動作:這樣也能共用

幸運兒看展中大獎?大樂透1.97億頭獎一注獨得 獎落這縣市

公司沒錢開始「反向討薪」?陸券商向員工要回績效薪資

大陸又一家金融機構正式出手,東興證券官宣要開始「反向討薪」,將透過績效薪資來追索扣回議案。這也是大陸證券業第一家宣布反向討薪的券商。(圖/取自新浪財經)
大陸又一家金融機構正式出手,東興證券官宣要開始「反向討薪」,將透過績效薪資來追索扣回議案。這也是大陸證券業第一家宣布反向討薪的券商。(圖/取自新浪財經)

不只是中國招商銀行,如今大陸證券公司東興證券也正式出手!東興證券官宣要開始「反向討薪」,將透過績效薪資來追索扣回議案。由於這是大陸證券業第一家宣布反向討薪的券商,雖然未公開任何細節,但依舊引發市場關注。

中國證券報報導,1月12日晚,東興證券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審議通過《關於審議公司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的議案》,公告提到,該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於2024年1月2日透過電子郵件方式發出會議通知,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9號金融街中心18層第一會議室以現場及通訊方式召開。

此外,公告內容中指出,本次會議共表決通過四項議案。其中,第三項議案為審議通過《公司薪酬審計報告》,表決結果為,15名董事同意,無董事反對及棄權。這也是券業首家透過公告發布類似的議案。然而,該公告並未透露有關細節,如涉及多少員工及資金等問題。

事實上,在金融機構方面,「反向討薪」的情況並不罕見。除了東興證券此次公告外,近年,包括銀行、信託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揭露了關於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的具體情況。

此前,據招商銀行上個月公布的逆向討薪情況公告稱,該行2022年向2876名員工追回了人民幣5,824萬元的績效薪酬,平均每名員工退還約2.03萬元。

另,渤海銀行2022年年報也指出,該行追索扣回370人績效薪酬人迷必1,760萬元;九江銀行2022年報稱,該行績效追索扣回總金額為163萬元,但未揭露涉及的具體人數。

至於何謂「反向討薪」?實際上,即是金融企業高層和有重要影響力的員工,在自身職責內未能勤勉盡責,發生重大違法行為或造成重大風險損失時,企業不僅可停止支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並可對已發放的績效薪酬予以追回。

公開資料顯示,東興證券之前也曾曝出與員工之間的薪酬糾紛。該員工於2016年10月入職東興證券,擔任營運管理部職員。2021年6月,東興證券以2020年其績效評估不合格為由,調低薪資人民幣6,000元,在降薪後該員工月薪資從1.31萬元降至7,130元,稅後僅2,680元。2022年1月,該員工被東興證券單方面強制解除勞動契約。

最終,經一審、二審,法院認為,該員工確實存在不同意公司安排進行相關工作等情形,但東興證券並未舉證證明其行為已達到嚴重違紀程度,故解除理由不充分。

據了解,大陸財政部在2022年8月時已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國營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企業要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遞延支付和追責追薪機制。

人民幣 券商 績效 薪資

延伸閱讀

Fed去年帳面虧損...歷來最慘 營業損失達1,143億美元

港股印花稅調降 聲浪再起

上海金融監管32新規引資

中信證券獲證交所頒發「攜手同行獎—證券承銷商」

相關新聞

軟銀證實清倉阿里股票 馬雲成為阿里第一大股東

軟銀集團宣布已出售其持有的幾乎所有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持股比例已降至接近零。這證實了今年1月的傳聞,當時有消息說軟銀持有...

手握一項「關鍵業務」 大陸電商基層員工1年收賄逾4億

中國前不久偵破一起民營企業內部腐敗案件。王某是電商平台基層營運人員,因為手握傢俱類官方旗艦店入駐的初審許可權,他在短短一...

璩靜離職前已自己開公司 李彥宏對員工說:你們才代表百度

昨天才被證實已離職的百度前公關副總裁璩靜,在仍擔任副總裁期間已自己另成立一家公司;據《第一財經》報導,今年4月24日深圳...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