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3會考數學/大量圖形考題!幾何題目難、非選出現「魔王題」 考生:卡關好久

新店男高中生捷運站外賣蔬果!網曝「坎坷身世」:被騙過整天營業額

現代管家年輕化 對主人「有求必應」是日常

監察院新書揭在台失聯移工逾8.2萬人 勞動部:人數已趨緩

台灣移工聯盟今天號召數百名在台移工,舉辦兩年一度的移工大遊行,遊行隊伍一路高喊「仲介滾蛋 政府承擔」等口號,由勞動部直接聘僱中心集結出發,繞行台北市區直至勞動部門口,要求政府承擔起跨國聘僱的責任,廢除私人仲介制度。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移工聯盟今天號召數百名在台移工,舉辦兩年一度的移工大遊行,遊行隊伍一路高喊「仲介滾蛋 政府承擔」等口號,由勞動部直接聘僱中心集結出發,繞行台北市區直至勞動部門口,要求政府承擔起跨國聘僱的責任,廢除私人仲介制度。記者許正宏/攝影

監察院今天發表「一群在台灣沒有身分的人—移工為什麼要失聯?」新書,指出我國開放引進移工已超過30年,滯留在台的失聯移工超過8.2萬人,希望各界看到移工是如何在制度的困境下選擇失聯。勞動部今天表示,近年移工失聯發生人數已趨緩,人權保障不分國籍及身分,將透過跨部會協商從政策面、預防面、查處面及裁罰面加強各項措施,持續強化保障移工權益。

勞動力發展署指出,移工在台人數至今年10月為75.1萬人,其中包含失聯未查獲滯臺移工累計8.5萬人。移工失聯人數及發生率自110年2萬人(2.96%),因受疫情邊境管制,國內缺工致非法聘僱移工情況激增,加上遣返困難,111年失聯發生及滯臺人數大幅增加,111年上升為4.1萬人(5.96%)。但今年3月疫情解封,邊境管制及遣返作業均回復正常,112年至10月底2.7萬人(3.65%),相較111年同期(5.10%)已明顯下降,移工失聯情形逐步趨緩。

勞動力發展署指出,移工發生行蹤不明原因包括經濟因素、勞動條件及雇主不當對待等,勞動部近2年從政策面及預防面也特別推動強化移工權益多項措施。後續會透過跨部會合作,加強輔導雇主加強選工及提升法遵認知、避免雇主不當對待,自源頭預防移工失聯。

發展署強調,將持續加強宣導移工如遭遇雇主不當對待、積欠薪資或仲介超收費用等情形,立即撥打1955專線檢舉,也將持續運用LINE@移點通,發送工作權益法令資訊,暢通移工申訴求助管道。勞動部也持續結合移民署及國安團隊合作查處及加速遣返,未來也將修法再提高非法媒介者罰則3倍,改為依涉案人數每人罰150萬元,並加重處罰非法僱用,由每案裁罰改為依涉案人數每人罰75萬元。

勞動部 監察院 移工 移民署

延伸閱讀

影/移工大遊行爭勞權 要喚醒政府承擔移工聘雇責任

政府沉睡30年 數百名移工上街籲「仲介滾蛋」:工人是人,不是商品

盼政府終結剝削仲介制度 移工走上街頭遊行抗議:仲介滾蛋

影/桃園失聯移工遭盤查狂奔 路人幫攔截、借機車助警逮人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