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即時短評】汐東線動工基隆捷運呢?基隆憂心「為人作嫁」

客戶全握在台積電 專家:美日韓拚晶圓廠恐是蓋心酸的

陸配亞亞案 學者:法院使兩公約成為打壓異議言論工具

勞動部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 比前年多2.9%

勞動部今發布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比前年多2.9%。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今發布調查,2023年職場新鮮人平均薪資3.5萬元,比前年多2.9%。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今公布2023年初任人員薪資調查。去年初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薪資平均數為3.5萬元,年增2.9%,其中大學畢業者3.3萬元,研究所則4.9萬元。若以任職行業別來看,大學畢業者薪資平均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3.8萬元最高,金融及保險業3.6萬元次之。

為了解初入職場受僱者的薪資水準,勞動部以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及公教人員保險等大數據資料,編算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受僱人員薪資統計。調查指出,2023年初任人員為15.6萬人,較2022年減少1.3萬人、7.7%,應與青年人口減少有關。

去年的職場新鮮人,以投入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最多,分別占18.4%,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11.8%次之,其餘占比較高之行業包括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9.1%、住宿及餐飲業8.1%、教育業7.8%。勞動部指出,與2022年相較,製造業因受外貿情勢降溫影響,人力任用轉趨保守,導致占比下降3.9個百分點。

初任人員「薪」情部分,調查指出,2023年初任人員月薪平均為3.5萬元,較2022年增加2.9%、1千元。其中,高級中等(高中、高職)初任人員薪資平均為2.8萬元,大學為3.3萬元,研究所則為4.9萬元;另初入職場以基本工資(2萬6400元)為起薪者占23.4%,較2022年(2萬5250元)減少0.7個百分點。

進一步觀察初任人員任職行業,大學畢業者薪資平均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3.8萬元最高,金融及保險業3.6萬元次之;研究所則以製造業薪資5.7萬元最高、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5.6萬元次之。與2022年相較,大學畢業者以住宿及餐飲業增加6.4%較多,研究所則以批發及零售業增加4.3%較多。

勞動部調查指出,大學畢業的初任人員裡面,薪資平均以就讀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3.8萬元最高,教育領域3.7萬元次之;研究所以就讀資訊通訊科技領域薪資5.7萬元最高、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5.5萬元次之。與2022年相較,大學、研究所畢業者均以就讀服務領域增加5.3%、2.5%較多。

此外,若以薪資中位數來看,去年初任人員薪資中位數3.1萬元,與平均數比值為0.89,勞動部說,薪資中位數與平均數相近,代表同一教育程度之極端高薪者屬於少數;就高低薪資差距倍數觀察,全體初任人員為1.8倍,大專1.6倍,研究所為2.2倍。

調查也指出,2022年初任人員到2023年12月尚在職者,薪資平均為4萬元,較其2022年初任時薪資3.5萬元增加15.1%、5千元,以男性增加16.8%較多,教育程度專科以上畢業者均增逾15%。此外,2022年初入職場時以基本工資2萬5250元為起薪的人數占21.5%,至2023年12月薪資為基本工資2萬6400元的人數占比下降6個百分點為15.5%。

研究所 薪資

延伸閱讀

五一將至 范雲偕民團籲何佩珊回應勞工期待

模範勞工表揚典禮 勞動部首邀移工家屬來台歡聚與見證

挺巴學運/4大學200人被捕 多數抗議學生已獲釋

挺巴學運/高中新冠、大學抗議… 2024年畢業生恐2度無緣典禮

相關新聞

總統將公布財劃法總預算 政院:與公法學者進一步研究

按照規定總統府將在21日公布總預算與財劃法修正,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採取救濟,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日前監察院已經正...

防範川普不確定性 台美利率不變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美國聯準會與我國中央銀行昨天雙雙宣布利率維持不變,聯準會將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

央行不升息、不推第八波信用管制 房市暫時喘口氣

央行理監事會議今天舉行,決議利率連四凍,也沒有推出第八波的房市信用管制。專家表示,國內房市仍受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央行按...

電價下月起擬漲6% 估904萬戶家庭每月多付百元

經濟部預計兩周內決定下月起的新電價,預估整體電價平均漲幅約百分之六,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調幅更高,介於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

政策性紓困振興等政府發放平台 數發部第2季建置完成

根據數發部業務報告指出,針對政府緊急臨時並因應政策性的紓困、振興、補助等措施,建置「政府發放共用基礎平台」,支援政府辦理...

反傾銷 財部調查陸鋼品、啤酒

在美國對進口鋼鋁製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今天中午生效前夕,我財政部關務署昨天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