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百萬年薪...記者轉職律師一年半成功 揭民法、民訴勝出最大關鍵

新聞圈十年歷練,趙國涵以司法記者為起點,卻在當上節目主持人、製作人後,放下前程似錦,歸零為全職考生,應戰律師考試。坐擁學霸、媒體人光環,又只花一年半考上律師,無疑是人生勝利組,但趙國涵不自詡天賦異稟,反倒揭露箇中艱難。她說,若別人有所收穫但你沒有,就得自問是不是還有沒捨棄的,而律師這個頭銜,是她放棄年薪百萬、放棄享樂換取來的,因為「要成功,必然要先割捨。」
為了增加專業,趙國涵到政大法研所在職專班進修法律專業,回首來時路,才發現早就埋下與法律的不解之緣。她笑稱,高中曾想讀法律系,後來進到台大社會系、新聞所,再踏入新聞圈跑司法線,念法研所初心只是為了精進採訪能力,卻在畢業後想起了少女時期的夢,決定賭一把,緊抓人生最後一次的圓夢機會。
趙國涵說,律師考試範圍無涯,除了教科書,一大堆的法律實務見解、判決釋字不斷增生,光接招就疲於奔命,書根本念不完的情況下,不能有強弱科之分,各科都必須維持一定水準,每隔兩天平均接觸考科,讓不同法在腦袋切換游刃有餘,保持對每一科的敏銳度。
大部分考生花心思看書,少有機會寫題目,或只用眼睛審題,輕忽動筆的重要性,趙國涵指出,律師考試可以翻閱法典,但閱卷老師要看的不是考生找法條的能力,而是考生的思考脈絡、運用法條的推理過程,「標準答案未必只有一個,走了哪一條路得出答案才是重點。」
趙國涵自認在律師考試勝出的關鍵是強大的改錯能力。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在律師二試占三百分,是兵家必爭之地,偏偏是她的軟肋,第一次參加補習班模考,一百五十分的民訴,只拿十五分,好在遇到戰友,每天跟對方互出題目折磨彼此,但過程依舊驚心動魄,
二試考前的模擬考不理想,仍敗在民訴,所幸趙國涵從未放棄,最後民訴考了八十幾分。她分享,民訴要學得好,就得從民法下手,要找出考題當中牽涉民法法條,再開始進入民事訴訟法的討論。
頂大出身的趙國涵,並不樂見被當作有天賦、擅長考試的那類人,她放棄苦心經營的職涯,卸下螢光幕前的亮麗,變成埋頭於書海的邋遢考生,轉職大齡考生的辛酸淚,滿紙寫不盡,但她說,要成功必然要先割捨,也想藉此勉勵不敢踏出舒適圈的人,在人生賽道上若抗拒改變與挑戰,就不會超越自己,「最大獎勵只會留給敢冒險的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