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蟹殼」研發的輻射散熱薄膜 不插電也能降溫7.1℃

國科會近年推動節能減碳技術研發,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陳玉彬與研究團隊開發出「環保材質輻射散熱薄膜及鍍膜製程」,取材自蝦皮、蝦殼等可分解生物廢棄物研發輻射散熱薄膜,有助於金屬儲存槽、鐵皮屋頂、大型車箱、貨櫃集裝箱等室外金屬製品散熱。
陳玉彬結合電磁波及輻射熱傳專業,致力研究甲殼素特殊光學及熱輻射性質與應用,團隊本次成功優化甲殼素鍍膜製程參數,將其應用至金屬基板上,開發出「輻射散熱薄膜」。
國科會表示,此鍍膜技術散熱功能與冷氣機相同,但無需消耗電力,原理上利用特定波段的紅外光,讓熱量直接穿透大氣層到低溫宇宙,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與冷卻成本。
國科會也表示,研究取材自天然可分解生物廢棄物,研發過程中從材料製備、鍍膜到回收的生命週期均對環境無害。鍍膜技術可用於不同金屬、形狀、操作條件下讓目標物降溫,若以不銹鋼片為基板,鍍膜後可提升熱輻射放射量13倍。若將試片置於設計腔體上方,日間平均可降低腔內熱源溫度2.8 ℃,最大降溫甚至達到7.1℃。作品除榮登國際學術期刊,也獲得我國及美國發明專利肯定。
陳玉彬團隊也舉例,輻射散熱薄膜能在不耗電的限制下,可效降低下方金屬物件溫度,日、夜間均有效果;且薄膜可泛用於各種金屬裝置,例如金屬管線、運輸載具、金屬製儲存槽與鐵皮屋頂等,減少使用者空調成本與能耗。
國科會指出,環保輻射薄膜從材料選用到製程皆符合綠色製造,在居家、商業和工業節能都推廣,不僅降低使用者空調需求,減少能源消耗,也有助於企業實踐ESG及全球降低暖化。
國科會表示,該環保輻射薄膜技術已經轉移給塗料廠,研發團隊將持續精進整體結構設計與配方改良,未來針對工作站伺服器等大型室內熱源開發合適的輻射冷卻薄膜,增加應用範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