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緊張 國際學者:美國學生讀漢學首選是台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昨和今日(3/22)一連兩天舉辦「臺師大高等教育國際化論壇」,和來自美、歐、亞洲頂尖大學的國際長、學術行政主管,以及駐台外國機構代表分享國際化策略。與會學者均提到,近年受疫情影響國際新生人數銳減,但數字已從谷底爬升、回流速度超過預期,相信一兩年內就會恢復疫情前的狀態;學者更表示,受國際情勢影響,台灣更能彰顯其在漢學研究、華語教學上的特別地位。
台師大高等教育國際化論壇15位講者來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法國勃艮第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美國傅爾布萊特基金會以及英國文化協會等,與會學者近300人。
台師大校長吳正己致詞時表示,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只能在線上與各大學交流。兩天會議聚焦討論國際策略夥伴、國際學術交流、全球網路教學、校友連結等八大議題。
首場由美國分享,賓州州立大學國際長Roger Brindley、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國際長Sonia Feigenbaum都提到,學校的國際學生組成中,台灣學生人數排名第5,而台師大是綜合型大學,擁有跨領域學者專家,因此能全面促進雙方,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Roger Brindley更指出,就讀賓州州大的國際生,過去人數最多的中國占比約31%,其次是印度占21%,但隨著美中關係緊張,中國學生比例已明顯下降。
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Randall Nadeau則指出,疫情後台灣成為美國學者和學生最想來研究漢學的地方。受疫情阻礙,以及美國中止與中國、香港合作的計畫,34位美國學者轉而赴台進行研究,其中18位是漢學研究者。有位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家過去長期與北京大學合作研究,來台後才發現這裡擁有豐富教學資源。
英國文化協會處長Ralph Rogers則說,近期的圖靈計畫有203位英國學生選擇來台留學,圖靈計畫合作的167所大學中,台灣受歡迎程度為第27名。2016至2021年共有八千份共同著作的論文,台灣領域權重影響力指數在英國高達4.31,遠超過其他東亞地區。
台師大國際長劉以德表示,國際化一直是台師大的願景,除致力於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交流合作,提升教學和研究品質,並透過交換計畫、雙聯學制等加值效益,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