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教授王憶卿長期投入癌症研究 獲教育部學術獎肯定

成大藥理學科暨藥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王憶卿,長期投入致癌基因研究,成果豐碩,最近獲得第66屆教育部學術獎肯定。
成大指出,王憶卿大學的時候就對分子生物學產生興趣,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返台後,就投入癌症相關研究, 2002年加入國科會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擔任分項計畫「台灣肺癌之分子致病機制」之總主持人,以genomics & epigenomics的技術揭露新穎癌症基因。
近年來王憶卿研究著重在癌細胞與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細胞雙向交互作用之分子機制的探討,進而用於肺癌、食道癌、胰臟癌病人的預後分子診斷,也投入新穎抗癌藥物之研發工作,並拓展至奈米藥物及全人源單株中和抗體開發,進行新型治療性抗體的臨床前驗證,準備未來應用於臨床及產業。
學校表示,王憶卿27年研究生涯,共發表155篇SCI論文,引用次數超過6900次,屢次登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Theranostics》等知名國際期刊,也分別在2004、2011以及2015年三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王憶卿表示,從癌症遺傳學轉至癌症表觀遺傳學,到研究室辛苦建立的基因體資料庫,挑選新穎基因,轉而研究腫瘤微環境中的囊泡輸送,每階段的研究主題均為原來不熟悉的領域,從轉換主題的思考、文獻閱讀、研究方向的摸索,乃至於實驗平臺的建立、失敗、再修正,雖然歷程艱辛,但從創新課題的探索到成果的產出,真心感受到酸甜苦辣又引人入勝的過程。
未來也將持續投入人才培育及學術服務工作,在生技醫藥及轉譯醫學領域努力,期望研究成果能對癌症的成因、預防、治療帶來更多貢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