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 大學社團面臨斷層、少了實作機會

疫情衝擊,大學社團面臨營運危機,社員招募不易,服務性社團無法出隊。屏東大學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社成軍36年,社長、三年級特教系鄭庭怡坦言,面臨社員人才斷層,社團盤點大小活動舉辦必要性,社團營運調整;屏科大社工系社會工作服務總隊要出隊到各合作機構、社區,也只能因疫情暫時停擺。
屏東大學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社是屏大老牌社團,社長鄭庭怡坦言,大學生不願意花時間社團付出,改變策略,疫情不能出隊辦活動,強化社員間感情連結為主,也盤點社團大小活動,捨棄不必要活動。社團每學期會關注一項原住民族議題,安排到原鄉田野調查,先前疫情趨緩,他們到泰武鄉、霧台鄉做田調。
疫情衝擊下,鄭婷怡說,大二沒有社員,留住大一社員是挑戰,重新檢討組織章程,了解每項活動辦理意義,讓社員參與社團能有所學習,社課安排透過問卷了解社員想要上課內容,這學期就以「技藝記憶」為主題,她在社團參與重新定位自己身分,「上大學前不敢承認自己是原住民,怕被別人看不起」,社團延續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屏大愛拍社每周舉辦社課,疫情影響,社課有些改為線上,社長劉宇倫觀察,社課強調實作性,線上課程只能談理論相關知識,實作是線上課程無法取代。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社會工作服務總隊成軍22年,社工系大一學生都要參與,指導老師、副教授林志陽觀察,志工總隊全盛時期有17個小隊,現在小隊數縮減,維持11個小隊。
林志陽說,社工服務領域廣泛,志願服務過程,加深對服務對象了解,累積實作能力。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小隊出隊服務暫緩,影響學生大三在實習服務領域選擇,對服務對象了解受限,也是後疫情代面臨挑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