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進口蛋之亂 林佳新批他「本末倒置」 林天來:算哪根蔥?有種來單挑

亞運跆拳道/接棒男子奪牌 陳歆雅闖進4強保底銅牌

新聞幕後/議會不可控因素太多 侯友宜23日請假是「最佳時機」

閱讀數學/陶哲軒怎麼用ChatGPT (下)

陶哲軒是如何使用ChatGPT?他認為不應該完全相信GPT的回覆。圖/路透
陶哲軒是如何使用ChatGPT?他認為不應該完全相信GPT的回覆。圖/路透

上週聊到當今最傑出的數學家,陶哲軒是如何使用ChatGPT。他認為不應該完全相信GPT的回覆,應該把它的答案當成是對人腦下的提示,用來激盪出更多的靈感。而這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考。

當我們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就能更加發揮GPT的價值。因為它的回答是基於大量資料,加上一定隨機性的回覆。因此可以跳脫我們獨自思考時的框架,提供不一定正確,但有一定邏輯性的答案。這跟在「發散模式」時尋求的靈光一現,有某種程度的相似,《大腦喜歡這樣學》提過,大腦有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前者是聚精會神,專心投入的狀態,後者則常發生在散步、放鬆時。

專注模式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見樹不見林;發散模式則讓思緒自然漫遊,容易產生靈感。或許你有過這樣的經驗,讀書時算數學卡住想不出來,離開房間走一走,喝口水回來,忽然就想到解法,發散模式大概就是這種感覺,能讓我們跳脫框架,更靈活的思考,但就算是在發散模式,等待靈感降臨也有點像抽樂透那樣,有點碰運氣的成分在內。

讓GPT成為你的常駐「發散模式」

可在陶哲軒手中,GPT就是他的常駐發散模式。

早在一個月前,陶哲軒就發表了數則他使用GPT的心得:問它數學題目,請它證明,給提示請它找出相關文獻。GPT不一定都能做到完全正確,可它的回應,都能激發陶哲軒更多的靈感,它就像是一位正在散步的博學友人,邊走邊隨意打字,帶點不負責任的心態,想到什麼就回覆你什麼。

AI這項新工具到底該怎麼使用,有各式各樣的說法。陶哲軒的用法讓我們看到不僅是要問個好問題,本身還要具備足夠的判斷力,以及舉一反三的聯想力。在人腦的引導下,人類與AI互下提示,宛如一場雙人舞一樣,或許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未來人機協作模式。

ChatGPT 數學 閱讀數學 數感實驗室

相關新聞

閱讀數學/你知道「鞥」這個字怎麼唸嗎?

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肉,大家應該都親手打出這個字過,它的讀音其實是「ㄥ‾」。我們在連按刪除鍵時,超容易不小心就按到隔壁的「ㄥ」...

書寫全靠AI?高中師實測ChatGPT驚豔 學生養成「核心價值」不怕被淘汰

當ChatGPT掀起AI熱潮,很多人擔心文字或藝術創作者會在AI革命後被淘汰,而這波AI浪潮帶給創作者的...

閱讀數學/很多猴子勝過莎士比亞?

112國中教育會考剛剛落幕,作文考科的題目同時引起國文科和數學科的關注,因為學生必須根據一張「統計圖表」來完成一篇文章...

閱讀數學/你好,請問你幾歲?

前陣子熱播的韓劇「今生也請多指教」描述女主角擁有前世記憶,在今生用全新的身分與前世親友碰面的故事...

眼見不一定是真相?師從自身談「白飯之亂」 轉念思考決定成敗

如果光顧一家餐館,結果你發現,它提供的服務或是菜色的料理不符合你的預期期待,你可能會怎麼做呢?

閱讀數學/理解對數學的價值

幾年下來,摩斯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不只摩斯密碼,電報的設備等等也有一些嶄新突破,他甚至在1838年1月就做了一個展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