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吃白吐司不再罪惡 烘烤前先做一事可降麵包升糖指數相對健康

漲電價又特赦扁拆彈 蔡賴重回最和諧關係 英系得自尋出路

公幼師人力不足委外課留成趨勢? 家長憂照顧品質

維持線上學習熱度 中小學擬每月實施一次

COVID-19疫情使線上學習飛躍發展,為了維持熱度,教育部建議中小學在疫情趨緩後,宜維持每月1次或每學期3到4次線上學習。教育團體提醒,應給予師生彈性,避免訂出績效指標。

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學校暫停實體課程,師生被迫網路上課,卻也讓線上學習迎來一波飛躍性的發展。如今疫情趨緩,教育部仍建議學校維持適當的線上教學,並鼓勵教師結合實體課程,讓學生使用數位平台資源自學,或交線上作業。

教育部告訴中央社記者,已於去年10月發布「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針對課前準備、課中進行、學習評量與家庭作業、問題與討論4個部分,提供共通性及各領域的線上教學策略。

相關指引也建議學校考量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彈性運用線上學習,可採延伸紙本閱讀、出網路作業、線上分組討論、口語發表方式,讓課程形式更為多元。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線上學習應視為一項協助工具,遠遠不能取代實體教學。疫情中,線上教學是「不得不」,疫情後教師有了經驗,可適當融入課程。但應避免成為硬性規定,將線上課程變成「例行公事」,恐適得其反。

侯俊良認為,教育單位推廣線上學習也應考量教師的負擔。例如疫情期間,學生有的在校、有的在家,教師即便可以透過網路同步教學,但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也可能兩邊都顧不好,反而犧牲了教學品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家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表示,線上學習在平時,較適合用於「拔尖」和「扶弱」,一方面讓游刃有餘的學生可以自行上網加深加廣,一方面讓較落後的學生,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跟上進度。

彭淑燕表示,政府砸下大筆經費在3C載具上,疫情趨緩後為避免這些工具荒廢,可鼓勵師生在彈性時間運用,或用在特色課程、補救教學。她提到實體教學仍有許多難以取代之處,線上教學的評量公平性,家長也一直有極大的焦慮,學校應結合兩者的優點,給予更多彈性。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表示,過去教育部的數位精進方案,有偏重硬體、較忽略軟體的問題。但在各界建議下,已有一些改善,例如投入4年56億發展內容和軟體。

呂冠緯建議,若要讓線上學習發展地更好,應思考市場機制無法解決時,國家可以自主開發哪些服務;以及創造健康的循環,從這兩個面向進行結構性的改善。

對於教育部建議每月1次線上學習,呂冠緯認為「沒有不合適」,可適當在運動會、校慶等集體性活動推動。但他也提醒,若要更深入自主學習,還是要回到班級常態的教學與學習,一個月一次主要是體驗,若要轉換成自主學習,還需要一些「鷹架」。

小學 教育部 疫情

延伸閱讀

稻江管理學院擬轉型長照機構 教團批改辦計畫空洞荒唐

退場私校公益董事討論校產改制 教團轟「角色錯亂」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登場 兵役、學術倫理議題受矚

南榮科大涉賣假學歷欲改辦貴族學校 教團憂開私校惡例

相關新聞

學生寫「估計不行」遭師批大陸用語 網兩派論戰:不會這樣用

近年來,不少台灣民眾會在社群平台上看到各種中國大陸的影片,使自己在生活中不自覺開始使用大陸用語。一名網友在PTT分享一張照片,只見一位學生在聯絡簿寫下「不換(鞋)『估計』是不行了」,被老師圈起來並強調「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讓原PO非常困惑。

搶人!國小教甄聯招 15縣市撞期

去年國小教甄大開缺,考生重榜情況嚴重,導致部分縣市缺額未補足,更因為多數代理教師已上岸,開學後出現代理教師荒。今年各縣市...

國中小早自習、午休禁考試 教團憂家長寄託補習和私校:規定太細非好事

教育部今天正式發布國中小正常教學督導辦法,明定早自習、午休不能考試,只有國3能辦模擬考。教育團體支持政府照顧學權,但也擔...

屏東縣3所國小 113學年度停辦

屏東縣府今年度啟動裁併校,4月22日召開教育審議會歷時5小時審議,教育處昨公布決議結果,113學年度裁併屏東市凌雲國小、...

指導科展33年 師獲表揚

高雄市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昨在國立科工館登場,全市高、國中小401件參賽,學生自製氣瓶捕捉二氧化碳,也有團隊研究金屬...

聯興國小學生數成長 爭取擴建

彰化市聯興國小昨天60周年校慶,在許多國小學生數逐年縮減,聯興國小卻逆勢成長,不過現有校地太小,學生未達法定校地面積的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