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差異美!跨性別老師 帶給泉源實小的性平課

23歲的小琪,從毫無概念、衝突到追尋,一步步摸索出認同,至今仍不斷自我叩問,試圖更靠近想像中的自己。記者許正宏/攝影
23歲的小琪,從毫無概念、衝突到追尋,一步步摸索出認同,至今仍不斷自我叩問,試圖更靠近想像中的自己。記者許正宏/攝影

去年9月甫到北市泉源實驗國民小學任職的小琪,與校長張碧華的相遇,為泉源實小師生打開了性別平等教育的另一扇門。當外界對於性平教育該怎麼教,吵得風風火火,這所位於陽明山上的實驗小學,早就由跨性別教師的小琪、全校師生攜手示範了一堂最寫實的多元性別課程。

23歲的小琪「出櫃」相對晚。小琪在國一隱約對性別特質的僵化感到困惑,但當時學校沒有提供太多資源,她的腦袋裡沒有內建跨性別概念,也沒有參考對象,只能靠著網路搜尋,拼湊認同圖像,但隨著被升學壓力抑制,只好將那份對女性氣質的憧憬深埋在心底。

大學曾在課堂試圖透露內在衝突的小琪,卻沒有得到太多回饋,直到大四上學期與女友分手,畢業前夕面臨人際關係與環境的大斷裂,才迫使她面向自己,找資料、接觸志同道合的夥伴,跟親朋好友出櫃,「那時候像是把旗子高舉,想透過這個方式找到我的隊友。」

找自己、找夥伴卻猶如一場航海冒險。改變裝扮是一步,外出到哪裡更是一步,小琪從住家附近慢慢擴展走動範圍與社會互動,直視路人、對話、咖啡店買咖啡、上女廁,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堆疊起信心。直到現在,小琪仍在探索的航道上,時不時提出叩問、對話,來更靠近想像中的自己。

畢業後進到補教界的小琪,去年因疫情被裁員,因緣際會看到泉源開缺,自認外表藏不住的小琪,乾脆直球對決,在應徵時就自我揭露跨性別身份,沒想到張碧華卻認為「她的開誠布公對我們沒什麼作用耶!」張碧華回憶,跟小琪第一次見面時雖然好奇,但沒什麼特別感覺,「不就是需要一個老師嗎?」學校考量的是資歷與專業度。

反倒是小琪進來後,學校開始思考小琪可以帶給孩子什麼啟發,可以如何成為最好的教材、豐富教學層次,讓學生的視野更寬廣。教育資歷40年的張碧華說,所謂的性平教育,就是來自活生生的經驗,讓學生們看見彼此的獨特性,學習包容與尊重。

如今,學生不管是課堂上或課後閒聊,時不時就湊上來問小琪「老師,你是男生還女生?」小琪則反問「你覺得老師是什麼?」她不預設框架,也不給「正確」答案,因為就算是跨性別族群,異質性也很高,只要答案不受限性別二元,就是好答案,之後或許能進一步透過課程,引導學生思辨。

「其實就是日常!」張碧華說,不必刻意標註小琪的特殊性,每個人都有差異,重點是將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見、接受、容許差異的存在,「看見差異的美,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北市泉源實驗國民小學教師小琪,透過與學生相處、引導思辨,帶給學生一堂活生生的性平教育課。記者許正宏/攝影
北市泉源實驗國民小學教師小琪,透過與學生相處、引導思辨,帶給學生一堂活生生的性平教育課。記者許正宏/攝影
泉源實小校長張碧華(左)認為,所謂的性平教育,就是來自活生生的經驗,讓學生們看見彼此的獨特性,學習包容與尊重。記者許正宏/攝影
泉源實小校長張碧華(左)認為,所謂的性平教育,就是來自活生生的經驗,讓學生們看見彼此的獨特性,學習包容與尊重。記者許正宏/攝影

咖啡 小學 跨性別

延伸閱讀

52道學測題遭指有疑義、沒素養 大考中心都未送分

國小生神破解「英文連連看」卻拿0分 網見答案笑:全對欸

阿公「不分內外」落實性平?師:擾亂公民科教學

桃園市用運動做外交 打造運動性平的友善城市

相關新聞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 校友:老師情緒、溝通需專業協助

台中一中師生在上課中衝突事件,一中校友、現任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表示,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認為整起事件的癥...

國中小早自習、午休禁考試 教團憂家長寄託補習和私校:規定太細非好事

教育部今天正式發布國中小正常教學督導辦法,明定早自習、午休不能考試,只有國3能辦模擬考。教育團體支持政府照顧學權,但也擔...

屏東縣3所國小 113學年度停辦

屏東縣府今年度啟動裁併校,4月22日召開教育審議會歷時5小時審議,教育處昨公布決議結果,113學年度裁併屏東市凌雲國小、...

指導科展33年 師獲表揚

高雄市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昨在國立科工館登場,全市高、國中小401件參賽,學生自製氣瓶捕捉二氧化碳,也有團隊研究金屬...

聯興國小學生數成長 爭取擴建

彰化市聯興國小昨天60周年校慶,在許多國小學生數逐年縮減,聯興國小卻逆勢成長,不過現有校地太小,學生未達法定校地面積的一...

嘉市訂雙語教材 適用小六、國一

嘉義市政府率全國之先,編纂完成市訂雙語教材ChiayiAdventures,將供國小六年級及國中一年級上課使用,昨天在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