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解套!楊蕙如率網軍罵大阪辦事處 憲法法庭判侮辱職務罪違憲

服務處被改格鬥中心!林淑芬右勾拳痛擊麥玉珍 葉元之:參加奧運拳擊為國爭光

永別了「迷音柴犬」Doge Dog!全球爆紅狗狗的網路傳奇

專家票選10大性與情感教育事件 提MeToo、少子化解方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今日公布「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圖/兩會提供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今日公布「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圖/兩會提供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今日公布「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排行首位的是「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MeToo事件、新生兒人數創新低也都入榜。兩會透過新聞事件提醒社會,面對MeToo風波與婚育困境,「學習健康親密關係」才是處方。

台灣性教育學會及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兩會從2020年開始,連續4年聯合辦理「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選拔」,經推薦及票選選出。其中,排行首位的事件為今週刊發表的「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調查發現有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兩會認為,這代表少子女化問題關鍵在於「不婚」而非「不生」,而「不婚」的關鍵在於「缺乏經營親密關係的能力」。

兩會表示,政府長期將政策重心放在降低育兒經濟負擔,未能提升國民經營健康親密關係的能力,改變婚育價值觀。因此,呼籲政府應正視台灣「婚育包裹」的文化特性,系統性地加強年輕世代對健康親密關係的學習,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因應少子女化。

兩會票選第3名的議題,則是MeToo浪潮曝性平意識不足。台灣性教育學會常務監事、輔大公衛系副教授鄭其嘉及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保系副教授毛萬儀認為, MeToo風暴鼓勵支持並關懷受害者勇於揭露傷痛,進而檢視社會權力結構的不對等,是否是造成弱勢一方遭受性侵犯案件的溫床,甚至讓受侵害者噤聲。

鄭其嘉及毛萬儀指出,性騷擾、性侵害的防治需要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共同合作,避免對「性」抱持狹隘的隱晦遮掩。因此,呼籲政府重視情感關係與性教育在校園中的落實與實踐,以打造更積極、正向、友善、健康的親密關係環境。

另外,兩會說明,「新生兒人數再創歷史新低」已連續4年進榜,可見人口快速減少與老化已成為國安重大危機。第4名「親密關係受暴者男性增至23%」顯示愈來愈多男性從傳統家庭暴力當中的加害者變成受害者,並勇於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也提醒在親密關係暴力當中需要加強對「隱形暴力」的覺察與保護。

兩會認為,面對MeToo風波與婚育困境,「學習健康親密關係」才是處方。台灣情感關係與性教育的不足已讓台灣人成為愛無能的世代,情感關係與性教育的本質就是愛的教育,重點在學習建立健康親密關係。

MeToo 性教育

延伸閱讀

美智庫CSIS:逾半專家憂今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

0056後勢涼了…定期定額要停扣嗎? 專家:不必要!就算修正幅度也不會太誇張

00878股東超越台積電(2330)! 專家:ETF即便一間公司倒閉也難讓錢全部不見

多數專家認為大陸無力侵略台灣 未來五年倒可能「來這招」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力推雙語政策 過半學生:拔尖不扶弱

總統賴清德過去從地方到中央都力推雙語政策,學生團體EdYouth今日發布最新108課綱觀察報告,當中針對雙語政策的調查發...

文化幣不是灑幣 文化部長李遠:台灣教育總把小孩當小孩

文化部長李遠昨天受訪時表示上任首要任務,是將下修文化幣領取年齡到13歲。他今天赴立院進行首次業務報告,立委洪孟楷質疑這是...

文化部長李遠赴立院提施政:文化部不該扮演指導者

「文化無所不在,生活的文化才是文化,文化部不該扮演指導者的角色,而是提供服務與協助。」文化部長李遠今天赴立院教委會進行首...

用文化幣挺花蓮!文化部推專屬加碼1200點 6月8日上路

因應0403花蓮地震災情,行政院提出「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辦理各項重建復原及紓困振興工作,為協助產業振興,文化部今...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