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I糗輸!ChatGPT下西洋棋「1步錯步步錯」 慘敗48年前遊戲主機

人口爆炸極限?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增加速度減緩

以色列證實空襲伊朗、防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德黑蘭發生爆炸

賴清德總統力推雙語政策 過半學生:拔尖不扶弱

學生團體EdYouth發布超過150頁「2024年度108課綱觀察報告」,並於今日舉辦報告發布會。記者李芯/攝影
學生團體EdYouth發布超過150頁「2024年度108課綱觀察報告」,並於今日舉辦報告發布會。記者李芯/攝影

賴清德總統過去從地方到中央都力推雙語政策,學生團體EdYouth今日發布最新108課綱觀察報告,當中針對雙語政策的調查發現,過半學生認同雙語政策「拔尖不扶弱」。撰寫報告的學生也表示,英文程度較差的學生難適應雙語政策,希望雙語政策延緩推行,同時落實學生補強課程。

EdYouth每年在大學升學季發布課綱觀察報告,至今已邁入第3個年頭,本年度EdYouth蒐集超過千份問卷、進行約40場訪談,發布超過150頁的「2024年度108課綱觀察報告」。

賴清德總統在擔任台南市長時,於2014年起發布雙語政策,後續擔任行政院長時更推行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發展藍圖,教育界有聲音認為現行雙語政策是由他一手推動,不過,近年雙語教育導致學生英語能力雙峰、教學現場用英文教國文等質疑和亂象頻出。

本次EdYouth調查發現,普通班CEFR A2(初級)以下學生平均只能理解一半的全英授課內容,CEFR B1(中級)等級以上學生則平均能理解73%的內容。課綱觀察報告主筆、國立馬公高中高二學生鄭雅璟指出,多數學生認同雙語政策造成英語雙峰現象、「拔尖不扶弱」。政治大學大一學生郭芳妤表示,英文程度較差的同學難適應,希望雙語政策加強扶弱。

EdYouth的觀察報告強調,若英文能力未從小開始培養,且罔顧班級內每個學生的英文能力的差異,就貿然推行雙語政策,還給予雙語實驗班學生特別多的雙語資源,將會使英文能力較弱,或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足以支撐英文學習環境的學生,在雙語政策下表現不利。

調查也顯示,普通班學生多數不會因為雙語課程而提升英語學習動機,還有四成學生認為雙語課程會影響學科學習,鄭雅璟表示,透過訪談內容發現,有學生認為有些課連中文都聽不懂,如何用英文上課。

另外,鄭雅璟指出,部分教師配合政策,在既有專業外額外學習英文,但有些老師英文程度本身沒那麼好,可能影響學生學習。很多學生在全英課程中沒辦法好好上課,因此希望雙語政策延緩推行,同時落實學生補強課程,讓英文能力不好的學生也能受到應有的照顧。

教育部國教署專門委員黃懷瑩回應,對於報告提到英語補強,可能可以結合現有學習扶助系統。國教署辦了很多教師增能活動,包含送國小老師去國外短期進修,老師進修也可減授課、申請鐘點費。

雙語政策 英文 108課綱

延伸閱讀

馬英九批賴清德就職演說「新兩國論」 學者:恐讓兩岸衝突升高

520演說 專家關注美默許「兩國」互不隸屬立場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一念之間 朝野衝突加劇亦成民主典範

【專家之眼】賴政府登太平島,提新南海政策可能嗎?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高歌離席」不是成語!學子曝寫作文被打問號 原意跟「他」有關

在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高歌離席」這個詞彙,然而近日有網友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句成語,甚至還有高中生把它寫進作文中,最後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並打上問號,才知道原來沒有這個詞。貼文曝光後,引發廣大回響。

遭爆未利益迴避、涉圖利 葉丙成本人回應了

鏡週刊今天報導,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上任後辦理「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未盡利益迴避之責,恐涉及圖利。對此,他今透過教育部...

教長鄭英耀上任周年 全教總題減少校園濫訴等3大訴求

今天是520,也是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屆滿一周年,全教總提出減少校園濫訴、落實精緻教育、遏止私校小聯考等建議,盼教育部能透...

教部規定高中以下學生手機集中管理 名嘴師吐槽:天真還是無知?

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宣布,今(2025)年9月開學後,高中以下學生進入學校得要將手機集中管理…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