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東關山越野拉力賽出意外 50歲車手自撞電桿殞命、另1人傷

蛞蝓之亂從何來? 攤商曝「關鍵因素」直呼正常:沒有蟲才可怕

【專家之眼】雙語都爛政策又浪費公帑125億

政府在2021年開始推動「雙語政策2030」,四年預計共耗資125億。記者許正宏/攝影
政府在2021年開始推動「雙語政策2030」,四年預計共耗資125億。記者許正宏/攝影

政府在2021年開始推動「雙語政策2030」,四年預計共耗資125億,鋪天蓋地的在學校及公家機關大力推動了兩年,不但未見明顯成效,反而引起民怨沸騰。

四月中旬,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出現了呼籲停止雙語政策的提案,短短三天,附議人數便超過五千門檻。許多第一線教師在平台上大吐苦水,尤其是用英語教自然、美術等其他領域的所謂「全英語課程」,班上只有極少數學生跟得上,其他人都在神遊。遇到專有名詞,還是不得不以中文重新解釋,嚴重拖垮學習效率與進度。有人質疑,既然要加強英語,為何英語課的時數不增反減?更有人嘲諷,我們一定會變成「雙語國家」,但卻是「雙語都爛」的國家。

其實,在政府沒有推雙語政策前,國內一些家長怕輸在起跑點,就早早送孩子去上No Chinese的全美語幼稚園,有的甚至逼自己全程和孩子講英語。但只要回到正規學校受教,學過的英語就幾乎忘得一乾二淨。有的孩子甚至因為之前極少講中文,猛然進入全中文環境而適應不良,影響學習和人際關係。

如此刻意給孩子製造的「雙語」或「全英語」環境,多半品質不佳,充斥著大量不準的發音或扭曲的語法,忘掉反而是好事,否則腦袋裡裝著一堆有瑕疵的英語,一旦要砍掉重練,比沒學過還痛苦。

政府力推雙語政策,猶如把這些家長製造的「雙語」、「全英語」環境,從幼稚園「往上延伸」到小學、中學、大學,甚至一輩子,變成全民噩夢。

國發會的雙語政策說明提到,台灣經貿立國,近年對雙語專業人才的聘用需求大幅增加,所以期基於台灣已掌握華語使用的優勢,在專業知識之上,進一步強化國人英文溝通能力,以增強全球競爭力。

根據這個說明,則除了強化英文之外,增強競爭力還需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掌握華語使用的優勢」,另一個就是「專業知識」。只是,在鄉土語言、國家語言及雙語等政策的重重排擠下,還能掌握華語優勢嗎?用半生不熟的外語上課,又能學到多少專業知識?

知識的培養,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思考、理解與溝通最重要的工具。台灣既然以中文為通用語,那麼無論是要學習外語或培養專業,都非加強中文不可。精熟自己國家的通用語,才是強化一切能力的基礎。曾聽說有位精通日語的台灣學子沒考上翻譯官,因為中文不夠好,還真是捨本逐末了。

個人以前在大學修義大利文時,有位成衣商專程來旁聽,因為她和義大利有貿易往來,學義語對做生意大有幫助。我國雙語政策的出發點既然是經貿,憑什麼以英語馬首是瞻?鼓勵學習其他國家語言,擴展我國的貿易對象,是不是更能分散風險,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

話說回來,精熟語言需要環境,所以有些家長乾脆送孩子出國或移民,讓他們在真正的英語環境當中成長。只是竟沒想到,住在美加地區,一樣要學中文,因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文已經越來越強勢了。

國家語言 雙語政策

延伸閱讀

雙語政策引發爭議 賴清德:不會忽略其他語言教育

6成學生:用英文學習其他科未提升成效 學生團體轟雙語政策釀M型化

時力批政府惡搞教學現場 雙語國家前恐先成為失語國家

雙語國家陳情海報遭撤 台師大學生會:校方應兼顧其他語言權益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力推雙語政策 過半學生:拔尖不扶弱

總統賴清德過去從地方到中央都力推雙語政策,學生團體EdYouth今日發布最新108課綱觀察報告,當中針對雙語政策的調查發...

文化幣不是灑幣 文化部長李遠:台灣教育總把小孩當小孩

文化部長李遠昨天受訪時表示上任首要任務,是將下修文化幣領取年齡到13歲。他今天赴立院進行首次業務報告,立委洪孟楷質疑這是...

文化部長李遠赴立院提施政:文化部不該扮演指導者

「文化無所不在,生活的文化才是文化,文化部不該扮演指導者的角色,而是提供服務與協助。」文化部長李遠今天赴立院教委會進行首...

用文化幣挺花蓮!文化部推專屬加碼1200點 6月8日上路

因應0403花蓮地震災情,行政院提出「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辦理各項重建復原及紓困振興工作,為協助產業振興,文化部今...

賴清德就職主動提陸生來台 大學主管:短時間內困難

總統賴清德今日在就職典禮上,主動提及盼中國大陸開放學位生來台,教育界人士對此也抱持期待。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表示,陸方有...

校長洩露性平案個資僅申誡1支 桃園教育局被監委糾正

桃園市中壢某國小張姓校長為澄清自己處理學生性平事件未吃案,去年11月在教師周會公開說明案情,害該生身分曝光遭鄰居非議及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