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家長相談室/疫中開學 借鏡國際經驗
高中職以下學校已實體開學,但家長心中仍有許多擔憂,除了防疫措施外,孩子已長達三個半月沒到學校,會不會難以回到「學校模式」,或不適應防疫新型態的校園生活。聯合報借鏡國際復課經驗,整理疫情下面對開學的常見問題,提供家長們參考:
歐美復課經驗都發現,學生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來適應新型態的校園生活,家長的支持在此時顯得更為重要。
孩子此時可能會比平常更想和家人分享學校生活,英國精神健康基金會建議家長創造出固定的對話空間,盡量透過散步、做菜等親子活動,較過去多花些時間和孩子聊學校生活。例如可以問孩子:回去學校後覺得如何?有什麼有趣或喜歡的事情?有沒有煩惱或瓶頸、挑戰等,提問不要預設任何答案,藉由對話鼓勵孩子多分享感受。
家長有許多擔憂需要向學校確認,學校也有許多防疫措施需要家長協助配合,親師間的溝通更為重要。
焦慮的家長若不知道該從何確認起,本報綜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復課指引,整理出了幾項家長可參考的實用提問。
家長可以問:學校採取了哪些措施來幫助確保學生安全?學校將如何支持疫情下學生心理健康?因應五、六月時的遠距教學,學校是否有提供學生補教教學?重新實體課程後,學校的各項政策是否會改變?家長如何支持學校的防疫工作等。
▍延伸閱讀:
【家長相談室】疫情中開學 家長、學校可以從國外經驗學到什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