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牛又翻身!花蓮壽豐20:28發生規模4.9地震 最大震度4級

「斯卡羅」掀國境之南歷史熱 屏縣府加推2精采紀錄片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公視斥資1.55億元、取材發生在屏東恆春半島「羅妹號事件」事件拍攝的「斯卡羅」影集,14日首播就刷新收視紀錄,蔡英文總統和屏東縣長潘孟安都在臉書推薦;縣府文化處說,近3年透過歷史場域再造計畫,以「羅妹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為出發點,爬梳歷史紋理,今年製播完成以動畫結合實景的《社頂的孩子》和《SEVALITAN》紀錄片,近日將陸續播出,盼發生在台灣島上的關鍵歷史能被清楚解讀。

縣文化處表示,1867年發生在恆春半島的「羅妹號事件」、1874年發生在牡丹鄉的「牡丹社事件」,兩事件是美國和日本先後以懲蕃名義出兵侵台,清朝當時視原民地為化外之地,自「牡丹社事件」後開始重視國境之南的邊境防務,光緒元年在恆春建城、設鵝鑾鼻燈塔,也是台灣第一次以國際事件進入世界的開端。

文化處說,公視史詩級旗艦劇「斯卡羅」掀起探索國境之南的歷史熱潮,而屏東縣3年前即以恆春半島歷史場域再造精神為核心,進行相關田野調查、考證研究,前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學者和在地文史工作者發表研究成果;去年舉辦人才培訓與歷史教育營,並歷時2年拍攝完成羅妹號事件紀錄片《社頂的孩子》、牡丹社事件紀錄片《SEVALITAN》,片長各90分鐘,從多元角度解構歷史事件之於屏東及、之於台灣的重要意義。

文化處表示,羅妹號事件紀錄片《社頂的孩子》,21日中午12時半於公視播映,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9月3日、10日晚上8時於墾丁馥蘭朵飯店《回春去─重返26號公路》活動授權播放;看了斯卡羅,也一定要看這部紀錄片,會有更具體的族群分布、國際關係及歷史背景的概念。

另部牡丹社事件紀錄片《SEVALITAN》,預計9月至10月舉辦首映。文化處說,針對羅妹號事件及牡丹社事件,縣府持續進行漫畫出版、策展及場域修復、文史觀光推廣、舞蹈劇場等,希望帶領民眾用全新的觀點認識台灣歷史,學習尊重多元族群文化。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屏東縣 恆春 紀錄片

延伸閱讀

屏府製作羅妹號、牡丹社事件紀錄片 21日起播映

羽球/第二次排名賽移師屏東 成績將成亞運遴選依據

防疫紀錄片影像柯文哲占8成 王世堅批:收割、造神

確診者足跡 屏東太平洋百貨今提早打烊、大規模消毒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台灣文學作品展 5月進駐紐約皇后區圖書館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將合辦「台灣書櫃」,精選13部台灣好書的中文及英譯版,在3座...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