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公民題文閱讀量大 教團估考生答題相當「燒腦」

111年大學分科測驗第二天最後一節考公民,全國教師會(全教會)認為部分題型設計新穎,著重思辨歷程,題幹強調情境鋪陳,且採跨領域命題,從多元面向進行議題探究,題文閱讀量大,考生答題恐相當燒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認為,整體考題難易適中,但主要挑戰在於所閱讀理解之文字量豐,亦需學生整合跨冊學習內容,議題融入廣泛包括原住民族、勞動、性平等重大議題,且緊扣課綱條目。
全教會認為,今年公民科試題難易度為中間偏難,試題符合領綱,無超綱現象,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下降。而本年度試題扣緊時事,如第15題以某國新冠疫情封城為情境,測驗學生對於機會成本的概念理解,相較以往,用比較獨特的觀點來看待經濟學概念;第16題以俄烏戰爭後的俄國央行措施為背景,測驗學生是否掌握貨幣政策的相關知識。
第26至28題以今年臺灣缺蛋現象做為測驗公平交易法概念、市場經濟與政府介入概念的議題素材;第31題以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之原住民身分案作為平等原則說(111年憲判字第4號)。另也注重跨科整合,如第8題利用中共當局的歷史決議,探討政治體制運作,概念本身與歷史科互有關連。
今年考題也相對創新,全教會以第17題為例,該題以漫畫故事建構情境,不僅是以抽象文字描述特定概念,有助於學生判斷、解讀;第21至23題則全面性的敘述國際軍事活動影響國際經濟發展及貧窮問題以外,更使教育資源缺乏等,又題目亦涵蓋延伸探究學習活動。
公民科也首次出現的混合題型,配分約為36分,全教會認為,含括知識範圍多元,一個題組即包含多冊內容。學生完成題組填答須具備多工能力,包含文字閱讀、圖形判讀、論點解讀。整體設計與題文素材結合有創意,答題須多加思考。
全中教認為今年公民科考題難易適中,但主要挑戰在於所閱讀理解之文字量豐,亦需學生整合跨冊學習內容,議題融入廣泛包括原住民族、勞動、性平等重大議題,且緊扣課綱條目。
時事融入考題,全中教舉例如第15題新冠肺炎封城考出機會成本,第16題烏俄戰爭考出可貸資金市場、第32題薯條缺貨考全國供應鏈問題、第31、37、38題考原住民族相關權益,如姓名權、社會運動,第35、36題以半導體缺工探討勞動現象,非選部分融入探究與實作精神,包括第21至23、36至44題。整體而言,試題有扣緊108課綱精神。
全中教建議,學生未來須多關心時事,思考時事與課程之間的連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教學需將時事融入平常討論議題中,讓學生理解艱澀的專有名詞與現實世界間的關聯,探究與實作課程,可多加強學生對於圖表判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