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不分類 即時 要聞 運動 全球 社會 地方 產經 股市 生活 文教 評論 兩岸 旅遊 Oops 雜誌

木材在外太空不會變形!日本木製衛星材料通過10個月太空測試

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 2020 年提出開發 LignoSat 木製衛星,並在去年將各種實驗木塊送上國際太空站進行長達 10 個月測試,結果表明所有木材都沒有明顯變形、剝落或損傷,有機會在未來成為最瘋狂的衛星外殼材料。

274 雜誌

自然治癒又一佐證 研究:鳥鳴聲可釋放心理壓力

愈來愈多實證證據顯示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在綠色戶外空間一小時,就可以降低血壓和皮質醇水平,對憂鬱症患者也有幫助。最近科學家進一步檢視大自然中的常見元素,發現常常接觸鳥類,聆聽鳥鳴聲,就可以舒緩壓力,並改善注意力疲乏症狀。

160 雜誌

光污染日益加劇 20年內可能看不到夜空主要星座

以前我們抬頭還能仰望漆黑的夜空,如今天空已變成深灰色,只有幾顆星星在這塊背景下閃爍,科學家表示,隨著發光二極體(LED)、其他形式照明的無限制使用,這些人造光芒正以驚人亮度覆寫夜空。

140 雜誌

淨零時代競爭力/資源零廢棄 循環經濟助攻淨零未來

「資源循環零廢棄」是實現「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的重要一環,透過改變產品的生產和資源使用方式,將材料循環使用,減少物料開採,從根本降低碳排。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以創新技術,建構可循環回收的創新系統,促成兼顧經濟成長與永續的循環新經濟。

138 雜誌

網路充斥美食照片 研究:照片看太多次反會抑制食慾

滑社群媒體、新聞及隨時隨地出現的橫幅廣告,網路食物照無所不在,若剛好用餐或宵夜時間出現,看食物照片更令人垂涎三尺。但丹麥研究發現,同張食物照看幾十次的話,食慾反而下降。

85 雜誌

淨零時代競爭力/綠色新能源 掌握永續能源發展新契機

2050淨零排放呼聲正熾,不少國家紛紛啟動低碳能源新方案,發展新及再生能源已成國際共識,包含太陽光電、風力、地熱、生質能等,還有備受關注的氫能,都是未來邁向淨零轉型的綠色新能源。臺灣已有不少業者率先投入新能源領域,為綠能發展找到新契機。

83 雜誌

淨零時代競爭力/低碳製造 解鎖零碳排關鍵密碼

製造業占臺灣GDP約3成,占溫室氣體排放超過5成,若能導入低碳製程,對我國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將有莫大貢獻。透過確實的碳盤查,找出排碳熱點,再善用創新科技達成減碳目的,還有機會進一步將碳排轉為有價值的資源,創造新的藍海市場。

43 雜誌

接棒草莓族 雇主調查:Z 世代是最難共事的一代

社會變化愈來愈快,生活模式差距大,每代間鴻溝也愈來愈深,十幾年前千禧世代進入職場時,被批為沒有抗壓性的草莓族,現在最年長的草莓族也 40 歲了,當適應社會現實或有幸攀登高位後,箭頭瞄準更年輕的 Z 世代。調查發現 Z 世代問題更大,雇主稱他們是最難共事的一代。

32 雜誌

半導體廠房自動化與數位轉型

隨著AI數位科技提供前瞻技術,加上工業4.0的趨勢帶動,全球半導體廠房已經從「自動化」轉向「智動化」,面對嚴苛的製程挑戰,工廠智動化後可以依靠大數據分析,找出提升製程良率的關鍵點。

30 雜誌

淨零時代競爭力/供應鏈碳管理 打造減碳產業鏈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10月試行上路,企業減碳成為未來在國際市場生存的重要關鍵。面對無可迴避的淨零風潮,減碳不能單憑一己之力,企業不僅要自己身體力行,更要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擴大永續影響力。

29 雜誌

電動車自宅充電能有普及的一天?

拜登總統提出在2030年美國出售新車中,有半數需為零碳排,並且要打造全國範圍的電動車(EV)充電網絡,使得電池技術與全國電動車充電網變成運輸界熱門話題。而根據調查,有購車需求的人在決定是否換購電動車的考量主要還是兩點:「充電不方便」和「里程焦慮」,因此雖然電動車商提出保養維修成本降低、燃油開銷減低等行銷口號,但「可不可以自宅充電」才是購車者真正關心的問題。

28 雜誌

創新SOT-MRAM架構 提升新一代底層快取密度

要將自旋軌道力矩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SOT-MRAM)用來作為底層快取(LLC),目前面臨了三項挑戰;微縮性、動態功耗,以及可供量產且尺寸緊湊的零磁場磁矩翻轉技術。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在2022年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上提出一套創新的SOT-MRAM架構,能夠一次解決這些挑戰。

17 雜誌

波浪形傷口癒合速度快5倍 科學家成功找出背後原因

為什麼筆直平滑傷口復原速度,會比波浪狀的還要慢?最近新加坡南洋大學團隊成功解惑,可能會改變未來劃下手術刀的方式。

15 雜誌

電氣化趨勢不可逆 寬能隙技術助電動車市場躍升

在半導體市場上,寬能隙技術廣泛應用,其中碳化矽和氮化鎵是兩種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碳化矽主要用於汽車和工業領域的大功率系統設備。由於中國和亞洲地區的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相較於歐美國家,其成長速度更為迅速,因此在汽車應用領域中,碳化矽元件在電動汽車的動力總成、車載充電器和充電站中得到廣泛應用。未來,隨著汽車和工業大功率電源解決方案的快速、大規模採用,碳化矽的市場需求也將會持續增長。

15 雜誌

淨零時代競爭力/善用淨零科技兼顧永續與成長

因應淨零目標,政府規劃開徵碳費,建立碳交易平台。工研院日前在「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中,展出多項淨零科技與服務,也宣布免費提供「工研院碳盤查系統」給參與活動的21家公協會上萬會員廠商使用,協助企業降低減碳門檻,讓產業升級、經濟發展與淨零成果齊頭並進。

14 雜誌

離職會傳染 研究:優秀員工離職引發滾雪球效應

無論去年景氣大好促成大離職潮,還是今年景氣大壞催生大裁員,只要有員工離職,都會留下失落感的團隊,對企業產生各種影響。研究發現離職員工會造成各種動態,好員工離開會引發其他優秀員工離職的滾雪球效應,但壞員工離開反而讓其他員工更願意留下。

13 雜誌

你今天5G了嗎?

自2020年7月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宣布5G R16技術標準制定完成,截至2021年4月,全球已有435家電信業者投入5G網路建置,162家電信業者在68國推出5G商用網路。

12 雜誌

睡不著看一下幾點了 研究:看時鐘壓力大讓人更難睡

許多人都有過明明很累卻很難睡著,或半夜常醒來就難再入睡的經驗,嚴重者就得求助藥物。現在科學家發現問題癥結,可能是睡不著或半夜醒來後看時鐘。研究發現,心裡盤算還有多久就要起床、還剩多少時間睡覺,壓力會導致更嚴重失眠,讓人更依賴安眠藥。

9 雜誌

收入不高也要旅行 Z世代成為負債世代

Z 世代過得並不輕鬆,全球疫情、氣候災難、俄烏戰爭及現在最重要的生活成本危機,大大影響他們剛出社會的生活。儘管收入不高,但 Z 世代不能放棄的就是旅行,調查發現,不管銀行帳戶有多少錢,Z 世代準備旅行時並不困於金錢壓力。

9 雜誌

為何愈老感覺時間過愈快?專家:因為日子千篇一律

時間是恆定,但感官永遠在變,為什麼年紀愈大,會覺得時間過愈快?心理學家解釋,因我們對時間的看法會隨變老而產生很大變化,人們利用記憶衡量時間,但缺乏記憶、沒有變化的日子會讓人感覺時間過更快。

9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