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明首波梅雨鋒 吳德榮:颮線將進入中南部 伴隨密集閃電

金門有事 台澎何處安全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海內外觀察家們對兩岸關係發展多表悲觀。隨著ECFA部分項目中止、諾魯斷交、M503航道調整、暫停旅行團赴陸、金廈海事爭端、大陸海警登船臨檢、海監船進入金門水域。兩岸一系列「刺激、反應、再刺激、再反應」連鎖效應推波助瀾,預示台海安全正進入不穩定的動盪期。

兩岸近年互疑強壓互信,敵意消蝕善意;此次在相隔僅五公里的金廈海域,先是台方海巡署追緝造成陸船翻覆,兩位漁工溺斃;接續是大陸海警局登台灣觀光船臨檢,海監船闖進禁限制水域,以行動否定台灣主權和管轄權。雙方不僅官方隔空喊話,網民也激烈互嗆。台方強調對越界船舶執法有據,陸方則指廈金海域屬傳統漁場,不存在禁限制水域。海事事件一度成為微博要聞頭條熱搜,有網民怒火沸騰要求「血債血還」;台灣也有民眾主張無需示弱,呼籲「加倍奉還」臨檢陸船。相較於煙硝味甚濃的民粹聲浪,兩岸官方顯然仍保有幾分的克制和冷靜。

其實,相對於台北和北京的敵意螺旋升級,金廈友好情誼可謂別樹一幟。金廈民眾多有親屬關係,大陸對金門供水多年,小三通行之有年,兩岸海巡與海警每年舉行聯合海上搜救演習;雙方一九九○年還簽署金門協議,同意以務實人道方式擱置分歧、解決爭端,這項協議還曾為兩岸兩會協商機制的建立奠定基礎。

星火可以燎原,蝴蝶效應也應慎防。我方釋放生還船員和對罹難者家屬提供人道協助後,事態雖未立即緩解,但危機處理著力點也隱約浮現。

眼前必須立即應處事項,應是授權金門縣及紅十字會代表出面協商。金門與廈門和福建的長期友好關係,遠優於陸委會和海基會;基於多年的合作互動,金廈雙方顯然有針對此次海事事件協商處理的利基。在傳統友誼和善意,甚至是在金門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方可以跨越許多先期障礙,容易找到彼此認同的最大公約數處理方案。本著人道精神,向罹難者致哀,納入雙方人員,組成聯合調查小組,以客觀、科學、公正態度釐清事實真相,則是接續充分必要作為。

接續,決策當局應該省思事件的起因與深刻意涵。兩岸過往曾發生閩平漁事件、外島守軍防護射殺對岸漁民、小金門火砲誤射廈門事件,以當時的兩岸氛圍,何以都能大事化小?現今,全台各級政府與大陸之間關係,當屬金門與對岸友誼合作最為友好。然而,既有如此密切友好關係,兩方海巡與海警都能在金廈狹窄海域因執法行為衍發驚動海內外事件,這無疑已經敲響了台海安全的警鐘。如果金門海域能夠「有事」,台澎金馬何處安全?如果海巡的執法行動能「出事」,那麼在其他政策領域豈能安然自若?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良好適切的危機管理機制和準備?

兩岸無小事,台灣孤懸西太平洋,遠離美歐,大陸卻僅一水之隔。常聞遠親不如近鄰,台灣卻捨與我們同文同種的近親,擁抱自我優先、言行不定的遠鄰。正如戰略家告誡世人的常識:國家目標、手段(資源)、方法如果失衡,安全風險自然陡升。

面對各種安全風險、威脅挑戰與進步發展,台灣需要仁愛百姓蒼生、識見兼具、智勇雙全的領導人。我們能有這種預期嗎?

海巡署 臨檢 金門

延伸閱讀

陸船翻覆2漁民罹難 金門地檢首度證實海巡值勤未錄影

王鴻薇爆「陸海監船闖金門禁限制水域」 海巡署證實了

金門海域不平靜 綠:不容中國模糊台灣主權與管轄權

台灣金廈觀光船 遭大陸海警登船臨檢 遊客嚇壞:怕回不了台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改政黨比例制 NCC除汙名

國家通傳會NCC爭議不斷,現任委員一片綠。近日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NCC組織法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將NCC委員依國會政黨席次...

美援烏以台 徒增紛擾

美國眾議院四月廿日批准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九百五十億美元撥款法案,媒體簡稱為「援助烏以台法案」。包括為基輔提供...

百姓脫困 財經改「閣」首務

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由產學界尋找優秀人才擔任部會新首長,實讓人耳目一新並甚值期待。尤以與國民生計攸關的財經金首長,其未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