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論起徵點多低…彭啟明:碳費愈快上路愈好 還要派駐歐盟接軌國際

恐龍家長保護過頭讓孩子暴走 教師怕受罰變成消極教保

高雄男子搭澎湖輪今晨落海失聯!澎湖展開海空搜索

宣導減塑行動 環境部長:盼2030年達到全面禁塑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參與「減塑有我」活動。記者胡瑞玲/攝影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參與「減塑有我」活動。記者胡瑞玲/攝影

呼應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地球與塑膠」(Planet vs. Plastics),為使民眾響應減塑行動,環境部、慈濟基金會及北市公園處等三方共同辦理「2024地球日減塑有我x蔬食無痕家庭日」活動,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環境部自2002年就推動限塑政策,而聯合國預計年底就會訂定「全球塑膠公約」,盼2030年能達到禁用塑膠目標。

今年地球日主題為「地球與塑膠(Planet vs. Plastics)」,環境部與北市府、慈濟基金會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活動,盼引領民眾思考如何減少日常生活常因過度追求便利而製造一次性餐具與廚餘,鼓勵民眾落實減塑行動。

環境部表示,在「不可不知的塑膠」宣傳攤位中,從認識塑膠、微型塑膠是什麼、與呈現隨意丟棄塑膠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及生態影響,讓民眾了解塑膠知識、覺知微型塑膠已進入人類生活中,進而採取減塑行動。

薛富盛致詞時舉例,現在海洋有海洋廢棄物問題,海洋生物吃進海廢,人類在食用這些生物,會影響人體健康。環境部自2002年推動限塑政策,如超商等14個限塑對象不得主動提供塑膠袋,但光這樣還不夠;環境部積極推動淨零,淨零除零排放外,還有零廢棄,而減塑也是其中的一環。

薛富盛指出,統計自2002年至2023年,一年購物用塑膠袋從2002年耗費200億個,到去年已減少至90億個,但這些年減塑行動也遇到瓶頸,因此必須每個人都去改變生活習慣,去響應減塑習慣,現在環境部積極推動限塑範圍,盼在2023年達到全面禁塑,甚至減少塑膠的產量。

薛富盛說,這對民眾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聯合國今年將制定「全球塑膠公約」,預計今年底通過,台灣作為世界公民,希望也能做到公約內容。零排放及零廢棄是一體,就如同減塑一樣,兩者一起推動就會達到更大效果;薛富盛表示,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希望這段時間大家都能來響應環境活動。

環境部表示,今年活動宣導攤位除介紹什麼是微型塑膠外,也有「淨零率生活」、「綠色旅行」、「綠色飲食」、「綠色居家」及民間團體推動的環境議題。

此外環境部、地方環保機關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在4月地球日至6月世界環境日串連成「環境月」,期間將持續辦理相關地球日及世界環境日的活動,有興趣民眾可關注「環境部臉書粉絲專頁」,響應減塑行動。

環境部 薛富盛 限塑

延伸閱讀

等不到現任環境部長來訪 謝國樑想拜會新任部長談四接

傳統市場未納限塑 環部:明年預告擴大塑膠袋管制草案

只做8個月!環境部長薛富盛不留任 520回學校任教

新環境部長盛傳人選有「4人」 零負評薛富盛留任機會高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全球首例 美爆乳牛染H5N1傳人

美國發生全球首例乳牛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病毒事件,不只乳牛,貓、羊也感染,並出現首例人類病例,病情屬輕症但出現結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