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驚恐畫面曝!「飛撲」陳菁徽挨批 鍾佳濱三度致歉:踩到紙滑倒

新幼照法讓師資流失 增匿名檢舉不受理仍存灰色空間

台股8年漲多少?蔡英文卸任最後交易日 謝金河盤點經濟走向:台灣走在歷史大浪

調查:8成憂氣候變遷影響 推綠能因應最有效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最新民調顯示,近8成民眾擔心氣候變遷帶來影響,雖仍逾半數不知道淨零政策,但認為提升再生能源發展與利用率、推動低碳生活因應最有效,建議政府採納推動。綠能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最新民調顯示,近8成民眾擔心氣候變遷帶來影響,雖仍逾半數不知道淨零政策,但認為提升再生能源發展與利用率、推動低碳生活因應最有效,建議政府採納推動。綠能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最新民調顯示,近8成民眾擔心氣候變遷帶來影響,雖仍逾半數不知道淨零政策,但認為提升再生能源發展與利用率、推動低碳生活因應最有效,建議政府採納推動。

媽盟委託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底、2024年初進行台灣地區「氣候變遷與永續生活調查暨網路輿情分析」,並根據民意調查與輿情彙整呼籲,政府應在政策上更大力推展再生能源發展,加強宣導或提供誘因讓民眾從生活態度及方式改變,一起促進淨零綠生活達成。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日常生活,且近8成擔心氣候變遷可能帶來影響;同時有5成3認為企業、政府、個人都應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負責。

但是調查發現,政府宣布2050淨零路徑及政策已有2年,仍有超過5成的民眾不知道台灣有淨零政策,並有過半數認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慢,逾4成民眾高估台灣再生能源供電量。

對於如何有效因應氣候變遷的永續行動,除有43.8%受訪者認為個人交通面減緩氣候變遷最有效,也認同應推行永續行動,多從飲食及旅居面著手;推動低碳生活,包含減少一次性浪費與促進資源回收,以及提升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利用率,是民眾認為最有效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

媽萌並發現民意調查與網路輿情產生呼應,包含網友最擔心空氣品質,其次是極端天氣,認為政府應藉政策推動永續行動,企業應藉永續商品呼應永續行動。

2023年淨零聲量較2022年衰退9.1%;不過,2023年永續旅居聲量較2022年成長34.7%;2023年永續飲食聲量也較2022年成長3.4%。

過度包裝及環保材質議題方面,67.5%受訪者關心年節禮盒是否是環保材質包裝,71.3%關心年節自用商品是否為環保材質包裝;73.5%認為禮盒過度包裝會降低購買意願,76.6%認為自用年貨過度包裝會降低購買意願。

再生能源 氣候變遷 網路

延伸閱讀

低碳暢遊太魯閣 春節推3路線免費專車

證交所推自綠生活 活動一波波

以超快雷射源 打造低碳金屬加工製程

台電又虧損:燃料成本翻倍是主因 非關再生能源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蔡政府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惡遺毒 勞團喊話賴政府還我七天國假

準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前夕,工鬥團體今召開記者會要求新執政團隊全面修善勞基法,高喊「新政府開車,不能靠功德」。台灣勞工2...

賈新興:熱帶擾動醞釀成颱機率2至3成 20日起至6月下旬降雨偏多

把握這幾天好天氣,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

全球首例 美爆乳牛染H5N1傳人

美國發生全球首例乳牛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病毒事件,不只乳牛,貓、羊也感染,並出現首例人類病例,病情屬輕症但出現結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