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殺人未遂逃犯送回基隆訊問 警曝捉摸不定習性:不太吃睡、愛走巷

這材質筷子竟比馬桶蓋髒7倍! 醫警告:清潔不當嚴重恐致命

醫師黃軒表示,其實「筷子」很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有條紋的竹筷更是比馬桶蓋骯髒7至8倍。示意圖/ingimage
醫師黃軒表示,其實「筷子」很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有條紋的竹筷更是比馬桶蓋骯髒7至8倍。示意圖/ingimage

台灣氣候潮濕,民眾若未仔細清潔餐具,便會將細菌吃下肚。近日,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透露,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筷子」,其實很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有條紋的竹筷更比馬桶蓋骯髒7至8倍。

黃軒指出,筷子上的細菌種類繁多,包含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及幽門螺旋桿菌等,而以上細菌可能導致食物中毒、腸胃炎,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根據研究,筷子上的細菌菌落數平均為25,610 CFU(菌落形成單位,計算細菌數量的一種方法),最高可達30,128 CFU,且致病菌檢出率為5%。

黃軒說明,中國大陸遼寧省人民醫院微生物研究曾指出,在廚房使用2年後的木質筷子,含菌落數為每平方公分16.3,而使用近兩個月的金屬筷子,所含菌落數則為每平方公分0.7,代表木筷較容易繁殖細菌。

黃軒補充,台灣過去也針對不鏽鋼筷、仿瓷筷、木筷和竹筷分析,發現不鏽鋼筷的含菌量最低,木筷的含菌量則比標準值高出3.3倍,其中「有條紋的竹筷」含菌量更高達13000,不只比一般竹筷多了37倍,竟還比馬桶蓋髒了7至8倍。他強調,木筷在潮濕狀態下,也可能會較容易出現發霉或細菌繁殖的狀況。

對此,黃軒解釋,筷子上細菌的來源可能包含口腔細菌、食物殘渣及環境細菌等。當人們使用筷子時,口腔內的細菌就可能會轉移到筷子上,之後若有食物殘渣或醬汁藏在筷子的縫隙中,也容易滋生細菌。他表示,當筷子被放在潮濕的環境中,細菌繁殖的速度約20分鐘就會增加1倍。

然而使用一次性筷子並未比較衛生,黃軒指出,曾有研究人員稱一次性筷子和普通筷子的細菌檢出率分別為97.5%及97.0%,兩者沒有顯著的差異,且菌種也基本相同。研究人員直言,「與普通筷子相比,一次性筷子硫化物的化學含量均較高,還是不要用衛生筷子,又髒又毒!」

因此如何正確的清洗筷子,以避免將細菌吃下肚就變得非常重要。黃軒建議,洗筷子時應仔細清洗,避免殘留食物殘渣和油漬,並在每次清洗後將筷子放在碗架上散開晾乾。他強調,要記得把筷子「頭朝上放進筷桶」,以免筷子頭沾染筷桶底部的細菌,最後將其放置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每周定期消毒即可。

黃軒分享,每周將筷子放在蒸籠、開水裡蒸煮30分鐘,或使用家用消毒櫃對木質或金屬筷進行消毒是必要的動作。另外他透露,使用「金屬筷子」也是一個好選擇,因為金屬筷不易出現裂縫滋生細菌,民眾使用也會較安心。

醫師 餐具

延伸閱讀

菜單這4樣別點!平價燒肉吃到飽前店員揭內幕:我是客人絕不吃

太陰森!這家7-11有「在地人入口」 卻被吐槽根本恐怖電玩

台灣瘋買讓「鋼鐵香蕉」訂單爆增! 日商po趕工影片納悶:你們想要怎麼使用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包租公、股民優先?石崇良:健保補充保費調整已啟動修法

為解決健保財務困境,衛福部將調整補充保費費率,包租公、股票族等擁有資本利得者恐受到影響。健保署長石崇良今表示,考量補充保...

規模5.2地震仍為0403序列 氣象署曝較有感原因

今天下午4點花蓮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18.6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

NCC預告電信業者語音接續費上限 新費率明年起實施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預告114-117年行動通信網路語音接續服務市場之顯著地位者接續費上限,此次規劃逐年調降為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