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走到哪刷到哪!台灣ATM密度、「嗶」支付筆數冠全球

史上頭一遭!美股3大指數前市收盤同步上攻 道瓊站上4萬點大關

機構住民急症免衝醫院 健保署推在宅急症照顧明年上路

石崇良表示,健保署正積極推動在宅醫療,同時規畫「在宅急症照顧」及就醫綠色通道,提供長照等機構年長住民更好的醫療服務。記者沈能元/攝影
石崇良表示,健保署正積極推動在宅醫療,同時規畫「在宅急症照顧」及就醫綠色通道,提供長照等機構年長住民更好的醫療服務。記者沈能元/攝影

台灣為高齡社會,長照政策備受關注,以往住在長照等機構的年長者,病情出現急劇變化時,常須緊急送醫治療。衛福部石崇良表示,現正積極推動在宅醫療,同時規畫「在宅急症照顧」,研擬未來長照等機構住民若有急症,可先由醫療人員在機構內治療,不用直接送到醫院掛急診,如果真的需要後送醫院治療,也將建置綠色通道,方便患者盡速入院治療。

石崇良今於2023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針對「在宅急症照顧規畫」專題發表演說。石崇良指出,台灣現為高齡社會,2025年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依健保署統計,去年(2022年)健保保險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約占17.4%,但所使用的醫療費用已超過4成,達41.57%。為了讓高齡長者在家就能接受醫療照顧,近年來,各國積極推動在宅醫療,國內也正研議於在宅醫療規畫納入「在宅急症照顧」。

依健保署統計,去年住院人數前10大疾病中,以居家整合照顧計畫個案及照護機構住民分析,以肺炎、細菌性肺炎、泌尿道系統其他疾患、蜂窩性組織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等感染疾病為主。石崇良表示,「在宅急症照顧」將先針對急性感染症,並規畫三個方向,首先把居家照護模式推廣至長照等機構,其次、居家醫療服務增加急性照顧項目,第三、同時結合遠距照護。

石崇良指出,關於「在宅急症照顧」規劃須配合遠距診療,相關上路時程,須待明年上半年「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上路後,才可一併執行。他坦言,目前長照機構內醫療服務很破碎,許多服務不被認定是居家醫療,且醫師到機構為住民診察,多採巡診、門診看病形式,而非在宅醫療,此些問題會和長照司合作,加以整合。

至於,「在宅急症照顧」健保支付方式?石崇良說,該收案方式有別於傳統健保給付,因治療個案不需住院,無法計算護理費、病房費及醫療處置等費用,研議在宅急症照顧改以「日支給付」,要求區域醫院、地區醫院須每日固定訪視。但若民眾選擇在宅醫療,是否能申請商業保險?石指出,目前研議針對「急症照顧」為比照住院行為,這部分會與商保業者進一步討論。

健保 石崇良 長照

延伸閱讀

急症在宅醫療擬設綠色通道 住院免走急診候床

健保署明年推居家整合照護計畫2.0 估12萬長照住民受惠

次世代基因檢測鎖定11癌別 臨床試驗藥物健保暫不給付

搶救超低健保點值 健保署長石崇良估上半年至少補40億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賈新興:20日水氣移入各地有雨 菲律賓外海熱帶低氣壓生成機率增

天氣又有變化了,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2...

台灣觀光海域生態壓力大 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居前3

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

明清晨北台灣留意1字頭低溫 白天多雲到晴周末再轉雨

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天清晨北部及東半部仍較涼,受輻射冷卻影響,局部可能只有15、16度,白天溫度回升,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