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女「雙重打擊淋巴癌」九線治療無果 CAR-T逆轉生機

健保署11月起,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品納入給付。記者賴昀岫/攝影
健保署11月起,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品納入給付。記者賴昀岫/攝影

有名62歲女性罹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且疾病惡性度極高,屬於雙重打擊淋巴癌,儘管在短短2個月內,執行了高達九線的治療,但疾病對其他治療都沒效,不過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後,經過1個月就戰勝癌症

衛福部健保署11月起,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品納入給付,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若治療反應仍不佳或發生復發,即有機會符合健保給付資格,每年有望嘉惠近百位患者,而CAR-T細胞免疫治療可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長期且穩定控制疾病的成效。

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說,CAR-T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治療,需要先透過白血球分離術取出患者的T細胞,再透過基因工程,將可以辨認癌細胞的基因序列植入患者自身的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集結出一支裝載「GPS導航系統」的免疫大軍,將CAR-T細胞注射回患者體內後,使其可以精準撲殺癌細胞。

黃泰中並說,CAR-T細胞免疫治療屬於一種活細胞製劑,這群免疫大軍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可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長期且穩定緩解疾病的成效,也正因為治療武器源於自身細胞,患者無須服用免疫抑制劑,對於患者未來的生活品質也有所保障。

黃泰中也說,有一個62歲的女性患者,罹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該患者疾病惡性度極高,屬於雙重打擊淋巴癌,在短短2個月內,就執行高達九線治療,但都沒有效果,家屬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CAR-T細胞免疫治療,在取出患者T細胞送到國外進行基因工程的過程,患者病程快速惡化,在準備注射CAR-T細胞時,患者腫瘤已失控。在完成CAR-T治療,並且經歷了約1個月副作用控制後戰勝癌症。

黃泰中提醒,患者也要肩負在日常照護的責任,如避免生食及生水、以厚皮水果優先;避免曝曬;避免使用地毯或與動物接觸等;減少出入高人流場合、定期評估是否出現神經毒症狀等。

根據健保署公告,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對象,其一為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須為「患有難治型、移植後復發、第二次或以上復發之B細胞急性淋巴白血病」、「年齡25歲以下」、「超過兩線標準治療,或經判斷無法進行移植」、「預期壽命至少3個月以上,且生理機能具一定指標」等。

至於給付的第二種適應症,則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要符合「治療經兩線或兩線以上全身治療後支付發性或難治性的成年病人」、「經自體移植治療失敗,或經判斷無法進行移植」、「預期壽命至少3個月以上,且生理機能具一定指標」等。

目前可以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院所,則包含:台大醫院、台大癌醫、林口長庚、中國附醫、中榮、高醫附醫、花蓮慈濟等7家醫療院所。

除了醫護端的專業幫助,也建議患者肩負起日常照護的責任。血液病學會提供
除了醫護端的專業幫助,也建議患者肩負起日常照護的責任。血液病學會提供

健保 台大醫院 患者 淋巴 癌症 癌細胞 腫瘤 衛福部

延伸閱讀

CAR-T細胞治療819萬 本月納健保 每年約百人受惠

近千萬CAR-T細胞治療納保 病團:病人、醫界、健保三贏

癌藥費用不住院不理賠 健保署建議採「備註方式」認列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永豐化學造假被停業 醫院輸液告急

市占逾七成的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屢次違規,日前因展延許可證時,被發現實驗數據造假等,遭到食藥署勒令停業,...

聯經慶祝50歲 邀10作家開講

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聯經出版公司以「聯結的力量」為主題,籌辦論壇,請來十位不同領域作家各自談述觀點,希望藉由知名講者的暢...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