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英九基金會:賴清德就職演說「新兩國論」 帶頭違憲

比墾丁還多人?到日本一地驚覺「像沒出國」 網點關鍵:窮人才去

賴清德和蔡英文就職典禮有何差?國宴首移台南 細節藏這些意義

睡眠呼吸中止症非長輩專屬 台大最新發現這族群也好發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經超音波檢查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超過5成是非肥胖、脖子短的青壯年族群。圖╱123RF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經超音波檢查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超過5成是非肥胖、脖子短的青壯年族群。圖╱123RF

過去認為,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多為年齡大、肥胖、脖子短等族群,但台大醫院研究發現,經超音波檢查超過5成患者竟是非肥胖、脖子短的青壯年族群,年齡約在40至50歲,而非70歲以上長者,研判原因,睡眠呼吸中止症多與上呼吸道結構有關。醫師表示,睡不好也可能與心情不好、壓力大有關,建議民眾應自我了解睡不好的原因,如果持續睡不好應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台大醫院今獲贈「人工智慧超音波睡眠檢測儀」,讓睡眠檢查不需要睡在醫院,經10至15分鐘檢測即可分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準確度為9成,達到快速篩檢目的。

人工智慧超音波睡眠檢測儀是透過創新智慧化超音波,檢測上呼吸道解剖結構,比傳統檢查更為深入檢測上呼吸道阻塞或狹窄程度,並得知咽喉及口腔舌部等軟組織的軟硬度,配合相關耳鼻喉科、睡眠專科醫師的整體評估,透過人工智慧AI預測患者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重度風險。如此不僅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可提供給臨床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手術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說,依美國統計,在美國每5個人就有1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且每15個人就有1人患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但高達75%的嚴重患者未被診斷出來。但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睡眠品質,與心血管疾病、中風、血脂異常、糖尿病、憂鬱症、失智症等慢性病有密切關係。

邱瀚模說,患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死亡率為正常人的2.6倍,發生交通事故是正常人的2.5倍,而習慣性打呼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5倍。可見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全身健康。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曾屏輝說,該儀器臨床試驗自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受檢者超過千人,其中低度風險占47%、中度風險占25%、高度風險占28%,就高度風險患者約108人轉介睡眠中心檢測,其中103人確診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準確度高達95%。

台大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許巍鐘說,過去多認為,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為年齡大、肥胖、脖子短,但經臨床研究發現,不少患者為非肥胖的青壯年族群,年齡層約在40至50歲,而非70歲以上肌肉鬆弛、肌力不張的民眾。

台大醫院 患者 睡眠

延伸閱讀

睡眠呼吸中止檢測「免睡覺」 台大獲贈新儀器有2大特點

恭喜!熊熊曬超音波照片 公開懷孕喜訊

恭喜!熊熊曬超音波照片 公開懷孕喜訊

逾七成青年用生成式人工智慧 認同是職場趨勢有多擔心被取代?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遭批調查量低 運安會擬修訂重大運輸事故範圍門檻

新興運具如電動車、具ADAS車輛已普遍使用,為能涵蓋更多交通運輸事故調查,運安會擬修訂「重大運輸事故之範圍」,朝降低啟動...

M痘感染者今年新增8例 國際新病毒株現蹤傳播力更高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監測資料,全球M痘疫情仍持續流行。我國去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