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管理學群招生慘澹?專家分析「2主因」:真正挑戰在明年

考分會統計112學年分發入學缺額,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最高,逾三成、1273個名額沒有招到學生。大學端分析,一類組數學優異的學生多優先選擇財經學群科系,而大學認為管理群招生本應不錯,因此於分配112學年招生名額時挪移較多至管理群招生,未料實則考生選擇不若預期。
分發入學18學群中管理學群缺額率達31%,缺額多在私立大學,如靜宜大學企管系缺額24、國際企業學系二個組也分別均有10個缺額;文大國企缺額破100、國貿也有逾50個缺額。
中原大學教務長皮世明分析,過去國立大學較少創設管理群科系,而在私校擴張階段,管理、外語等學群因辦理成本較低,故私校樂於創設,後續如旅遊、健康管理等也多被算入管理群,母數龐大形同百納海川。
但皮世明指出,學生多優先選擇會計、財經等系,國貿、企管相對在後,因此近年不少國貿系也嘗試更名為國企系,著墨經濟面加強就業導向。近年又碰上少子化,非都會區私校招生已不易,一類組數學能力佳者優先選財經群,也讓管理群易出現缺額,今年缺額較多的私校多是缺在管理、外語群。
東海大學教務長楊定亞則指出,有鑒於去年招生經驗,部分學校認為商管科系容易招生,因此將外語、文史哲等群招生名額調整至財經或管理群,管理群招生母數變大,也讓缺額數較多。
去年考招改制第一屆考生數大減,今年考生則認為分發入學較有利紛紛回流。楊定亞認為,去年和今年狀況特殊,真正的招生挑戰還是在明年,今年學校招生一定要理想,否則明年更辛苦。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學校多評估一類組學生想讀商管財經科系,但調動太多名額供過於求,學生性向分佈又不若預期,譬如部分一類組學生就是不讀數學、和商管無緣。學校多以市場機制分配科系名額,卻較少考慮學生性向跟能力,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可針對18學群做選填數據分析,提供學校招生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