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談林文月 文學藝術如烹小鮮
作家林文月的文字溫婉細膩,充滿對浮世人情的觀照,開創台灣女性散文書寫典範,國家圖書館日前舉辦「青出於藍-臺灣文學的跨世代對話」講座,由學者王鈺婷與作家言叔夏共同主講「從林文月『飲膳札記』談跨世代散文美學」,線上最高有160人參與。
王鈺婷在講座中提到,林文月先是一個學者,然後才是一個作家,作品有非常紮實的學術根柢,她的散文雕琢卻不露痕跡,且非常講究聲韻,文章中經常談到人生的真、幻問題,以及物我之間如何交融的問題,字裡行間充滿質樸的趣味,又具有個人獨特的文采。
王鈺婷表示,林文月的文章中有很深厚的人情關照,「飲膳札記」則開創台灣飲食散文新風潮,她曾在「潮州魚翅」一文提到:「文學藝術之經營,不也需時耗費功夫的嗎?如果你能以藝術之經營看待烹飪,則這半天的功夫就算不了什麼了。」可見她對文學、藝術乃至烹飪不厭其煩及全心投入的態度。
言叔夏在講座談中提到,林文月的寫作與中華文化有密切的連結與傳承,在「讀中文系的人」書中可以感受得到,林文月在「交談」一書更進一步談到,她常透過閱讀古人的文章,去領略古人的感動,再對照今人的感動,進而尋求其中的關聯性。
言叔夏提到林文月文章的幽微之美,常從與友人之間互動的小細節,回首中國古典詩詞裡的章句及意象,並思索何以這些詩詞總是隱隱約約、模糊不清,沒有情節故事,卻能讓讀者在千百年後讀到,會想要重新設法找到逝去的整體,使得閱讀古典文學恍如一場招魂儀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